临床研究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凝血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36(2) : 333-335.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02.045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凝血评估指标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5例,采集其术前血样,检测其CTC计数和凝血指标,并收集其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记录术后90 d随访期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按照CTC计数分为CTC阴性组(CTC=0,58例)和阳性组(CTC≥1,27例)。分析CTC计数与凝血指标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术后随访期内在CTC阳性组发生4例VTE(4.7%);与CTC阴性组比较,血浆D-D在CTC阳性组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但FIB和PL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指标TNM分期、性别、年龄、ECOG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缘阳性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D-D和切缘阳性是CTC计数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CTC计数阳性患者有潜在发生VTE的风险,而且有较高的血浆D-D水平、切缘阳性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引用本文: 张国贤, 冯锦锦, 朱文, 等.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凝血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J]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 36(2) : 333-335.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02.04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展过程中,恶性肿瘤是重要高危因素[1]。美国临床肿瘤协会指南中已经把VTE的防治作为肿瘤患者管理的重要部分[2];膀胱癌是最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中VTE是诱发死亡的重要因素[3]。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在经历细胞凋亡和免疫攻击后留存下来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群,是肿瘤进行血行转移的前提;在转移性乳腺肿瘤的临床研究中表明CTC数目和VTE发生都是肿瘤较差预后的预测因素,且CTC可能在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中起到重要作用[4]。而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组织因子都是反映凝血的相关指标,这些凝血因子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VTE的发生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