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内皮多糖蛋白包被在液体过负荷治疗中的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36(4) : 755-758.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04.050
摘要
目的

观察内皮多糖蛋白包被在液体过负荷治疗中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产生的意义。

方法

57例液体过负荷的患者被纳入,入组后在0、12、24、48、72 h留取血、尿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清除液体负荷的过程中内皮多糖蛋白包被脱落成分,即透明质酸(HA)、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1)、硫酸乙酰胺肝素(HS)、硫酸软骨素(CS)的变化。

结果

液体负荷过重的患者在达到液体清除目标后,血中Syn-1和H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6±0.5) μg/ml比(4.6±0.8) μg/ml、(169.1±44.4) μg/ml比(369.8±79.2) μg/ml,P<0.05;HS、C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9±106.2) pg/ml比(437.1±105.7) pg/ml、(7.8±4.2) μg/ml比(8.3±5.3) μg/ml,P>0.05]。在48 h达到清除目标的患者,容量清除最多,并且HA、Syn-1下降最明显,与其他时间比较P<0.05。胸心外科术后患者比非胸心外科术后患者血浆HA浓度明显下降[(3.0±1.0) μg/ml比(2.1±0.3) μg/ml,P<0.01;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和NCRRT两组之间无论血浆、尿液还是CRRT废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液体过负荷可使血浆中内皮多糖蛋白包被成分增加,液体清除后可降低血浆中内皮多糖蛋白包被成分,改善微循环。

引用本文: 饶歆, 宋慧敏, 王静, 等.  内皮多糖蛋白包被在液体过负荷治疗中的意义 [J]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 36(4) : 755-758.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04.05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内皮多糖蛋白是位于血管腔内,与内皮细胞表面结合的一层带负电荷的凝胶样物质,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以及血浆来源的大分子蛋白,这些分子在空间结构上由核心蛋白和侧链两部分组成。核心蛋白主要有多配体蛋白聚糖,核心蛋白所连接的侧链主要为氨基葡聚糖(GAG),包括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是一组特殊的糖蛋白[1]。在活体中,内皮多糖蛋白连接成网,本身仅起骨架作用,只有通过与某些血浆成分(主要为白蛋白)相结合,构成完整的内皮表面被层(ESL),才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承载着血管屏障的绝大部分功能[2]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