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虾青素纳米载药颗粒靶向神经元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36(8) : 1387-1390.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08.013
摘要
目的

为改善虾青素(ATX)水溶性差等问题,使用Fe3O4纳米颗粒(NPs)包封ATX,通过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细胞评价其靶向聚集性。

方法

首先利用改良的高温热解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并利用疏水相互作用制备出内包封ATX而表面分子末端修饰聚乙二醇(PEG)的虾青素纳米载药颗粒(ATX-NPs),同时为了增强神经元细胞的靶向作用,利用碳化二亚胺法进一步耦联转铁蛋白。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颗粒形态,动态光散射(DLS)测定其粒径及电势大小。体外实验中,采用16~18 d孕龄C57BL/6小鼠胚胎的大脑皮层培育原代神经元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ATX-NPs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其次分别采用TEM、共聚焦显微镜(LSCM)及流式细胞术分析ATX-NPs对神经元细胞的靶向聚集性,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TEM观察可见,制备的ATX-NPs呈近似球形,DLS结果显示,粒径大小约为21 nm,zeta电位约为-28.8 mV。LSCM显示在24 h内ATX-NPs在神经元细胞胞质内有较多聚集。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ATX-NPs共同培养24 h后,TEM观察到ATX-NPs通过转铁蛋白靶向神经元内吞形成的内涵体,同时流式细胞术也明确了ATX-NPs聚集于神经元细胞内,LDH法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ATX-NPs未使培养液中的LDH发生明显变化(F=0.610,P>0.05)。

结论

耦联转铁蛋白的ATX-NPs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并能够靶向聚集于神经元细胞。

引用本文: 尤宗琦, 吴琪, 周晓明, 等.  虾青素纳米载药颗粒靶向神经元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J]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 36(8) : 1387-1390.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08.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有研究表明,Fe3O4纳米颗粒(NPs)作为一种新兴应用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等领域的研究[1]。与此同时,虾青素(ATX)作为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2],被证实具有抗炎、抗凋亡、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实验采用内包封ATX而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分子并耦联转铁蛋白的虾青素纳米载药颗粒(ATX-NPs),探讨纳米载药颗粒对神经元细胞的靶向聚集性及其生物安全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