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
可注射水凝胶复合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36(11) : 1949-1952.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11.008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注射水凝胶复合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移植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的效果。

方法

从远交系(SD)大鼠尾椎椎间盘分离获取NPMSC并进行干细胞特性鉴定。通过纤维环穿刺法构建SD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后2周,进行分组:对照组(不予处理)、实验组(椎间盘内注射复合NPMSC水凝胶)、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注射等量PBS)、水凝胶组(注射等量水凝胶)、细胞组(注射等量NPMSC悬液)。干预后第4、8周通过影像学评估相对椎间隙指数(DHI%)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指数变化。干预后第8周进行椎间盘组织学评分,并通过免疫荧光及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干预后8周,在DHI%和MRI指数方面,实验组[(87.80±3.40)%、3 313.84±227.80]明显高于细胞组[(79.65±2.33)%、3 006.83±147.92](t=3.411、3.127,P均<0.05);细胞组明显高于水凝胶组[(69.49±4.79)%、1 288.00±202.09](t=4.252、17.504,P<0.05);在组织学评分方面,细胞组(9.00±1.29)高于实验组(7.16±0.68)(t=3.550,P<0.05);水凝胶组(12.50±0.95)高于细胞组(t=6.753,P<0.05);在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方面,细胞组(0.30±0.02、0.58±0.03)明显低于实验组(0.38±0.03、0.69±0.05)(t=-4.000、-3.267,P<0.05);水凝胶组(0.14±0.03、0.14±0.04)明显低于细胞组(t=-8.000、-13.307,P均<0.05)。

结论

可注射水凝胶复合NPMSC移植可延缓动物模型水平椎间盘退变程度,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与再生。

引用本文: 王峰, 张文捷, 冯新民, 等.  可注射水凝胶复合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 [J]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9,36 (11): 1949-1952. DOI: 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9.1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是引起颈、腰痛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组织工程策略为修复退变椎间盘提供了新思路。2007年Risbud等[2]研究证实在人退变髓核中存在内源性干细胞。研究还发现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较其他类型间充质干细胞(MSC)能更好地耐受退变椎间盘的低氧、低糖及高渗的不利微环境[3,4]。但由于退变椎间盘内源性NPMSC数量减少,功能减弱[5],难以实现内源性修复。单纯NPMSC移植并不能改善退变椎间盘的局部不利微环境,移植的细胞和生长因子难以长期存活。载细胞的可注射水凝胶材料的使用为改善退变椎间盘局部不利微环境及提高移植的细胞活性提供了可能。本研究通过将复合NPMSC的水凝胶植入退变椎间盘内,观察其修复退变椎间盘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