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肺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差异mRNA表达分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37(6) : 1145-1148. DOI: 10.3760/cma.j.cn421213-20191217-01543
摘要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及肺栓塞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及肺栓塞患者的共同信号通路,筛选两对比组共同的差异mRNA。

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单纯肺腺癌、单纯肺栓塞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每组4例,共计16例),采用RNA测序技术检测16例入组人群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组与单纯肺腺癌组基因表达谱数据作为一个数据集,单纯肺栓塞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数据为另一个数据集。经R语言筛选两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经Excel软件取交集,获得两对比组共同差异mRNA。并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两对比组共同的功能聚类及信号通路。

结果

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组对比肺腺癌组、肺栓塞组对比健康对照组的共同差异mRNA有14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4个,差异最明显的下调mRNA是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LC9A3);GO分析表明两对比组均与细胞生物过程、补体反应、炎性反应等相关,KEGG通路分析表明两对比组的共同富集的通路包括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

结论

显著下调的差异mRNA SLC9A3或可作为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生物标志物。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涉及补体反应、炎性反应等分子功能,也可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

引用本文: 王清鹤, 曹国磊, 张秀华, 等.  肺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差异mRNA表达分析 [J]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 37(6) : 1145-1148. DOI: 10.3760/cma.j.cn421213-20191217-0154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3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TE),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肺腺癌合并PTE的总体发病率为3.7%,远高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基因表达谱在肺腺癌合并PTE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只有少数研究报道了遗传性静脉栓塞以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合并静脉栓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本研究利用RNA测序技术确定PTE及肺腺癌合并PTE患者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其富集的分子功能及显著相关的信号通路,观察PTE及肺腺癌合并PTE的表达谱特征,并通过寻找共同mRNA及共同通路,探讨肺腺癌合并PTE发生的分子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