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足下垂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37(6) : 416-420.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5.06.004
摘要
目的

观察足下垂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后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基础上,于患者步行过程中使用足下垂刺激仪对患侧下肢腓总神经、胫前肌进行电刺激。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检测给予电刺激及不给予电刺激时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平地10 m步行速度、爬10阶楼梯速度、步态不对称指数(GAI)、非偏瘫侧摆动时间变异性(STV)、生理消耗指数(PCI)及踝关节活动度(ROM)等。

结果

入选患者步行过程中给予电刺激时,发现其10 m步行速度[(17.15±3.03)m/s]、爬10阶楼梯速度[(5.90±0.55)m/s]、GAI(32.70±6.75)、STV(60.50±16.09)、PCI[(0.34±2.32)t/m]及踝关节ROM[背伸(15.00±13.03)°,屈曲(35.67±9.04)°,内翻(41.10±11.11)°]均较不给予电刺激时检查结果显著改善(P<0.05);而踝关节外翻角度在给予电刺激后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足下垂刺激仪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增加行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减小内翻角度,对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引用本文: 刘智岚, 贾杰, 谢臻, 等.  足下垂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37(6) : 416-420.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5.06.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较为严重的因素之一。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肌力减弱、控制差、肌痉挛等原因容易导致行走时异常步态,增加平衡失调及跌倒风险[1]。在脑卒中患者中,由踝背伸障碍或足内翻畸形引起的足下垂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20%[2,3],目前国外使用腓总神经电刺激技术治疗足下垂效果确切[4],如60年代美国医生Liberson[5]首先利用电刺激腓神经成功矫正了偏瘫患者足下垂步态,为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在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治疗领域开创先河。本研究中使用的DC-L-500型佩戴式足下垂刺激仪(智能助行仪)即是利用功能性电刺激原理,在患者起步时刺激腓总神经和胫骨前肌,促使足部抬起,落地时则停止电刺激,从而控制足部运动(如足背屈、足外翻等),帮助患者在步行时矫正足下垂并改善步态。通过对本研究入选脑卒中患者经足下垂刺激仪治疗后其足下垂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