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37(8) : 610-61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5.08.015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体表神经电刺激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2组患者膀胱排尿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容量[(369.2±76.5)ml]、最大尿道闭合压[(75.4±10.5)cmH2O]和最大尿流率[(12.3±3.3)m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而充盈期逼尿肌压力[(21.8±5.7)cmH2O]、残余尿量[(85.4±41.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蔡西国, 钱宝延, 曹留拴, 等.  早期电针联合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 37(8) : 610-61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5.08.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神经源性膀胱是SCI康复治疗中较棘手的问题,排尿功能障碍导致尿失禁及尿潴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晚期并发的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探寻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康复治疗措施,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提高排尿、控尿能力,是SCI康复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情况下,电刺激治疗效果较为确切;通过电刺激作用骶神经或膀胱,可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膀胱排空,有效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2,3]。有学者采用传统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现能有效减少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增强膀胱排尿功能[4]。基于上述背景,我科联合采用电针及体表神经电刺激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