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重复性外周神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39(2) : 127-130.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7.02.011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治疗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伴患侧上肢肱二头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安慰性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IEMG[分别为(24.7±12.5)μV·s和(32.3±13.7)μV·s]、上肢FMA评分[分别(46.3±6.9)分和(41.4±7.7)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3.0±11.0)分和(56.2±11.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疗效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屈肘肌痉挛,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马明, 蔡倩, 徐亮, 等.  重复性外周神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 39(2) : 127-130.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7.02.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3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医疗技术发展使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大部分幸存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约80%~90%脑卒中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及下肢伸肌痉挛。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主要为屈肘肌痉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尽快缓解偏瘫侧上肢肘屈曲痉挛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磁刺激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痛、无创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国外已有学者利用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治疗肌痉挛,并获得不错疗效,国内则鲜见该方面报道。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采用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肘肌痉挛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