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经口与经鼻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39(4) : 279-28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7.04.009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口与经鼻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口扩张组和经鼻扩张组,每组患者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经口扩张组通过口腔置管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经鼻扩张组给予经鼻腔插管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记录2组患者在行扩张治疗时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并于每次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鼻黏膜出血、水肿、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吞咽疗效评分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

治疗后,经口扩张组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为(7.26±2.52)分,经鼻扩张组为(7.18±2.64)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FSS评分分别为(2.26±0.46)分和(2.19±0.53)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经口扩张组心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9.12±1.4)次,明显低于经鼻扩张组的(18.6±2.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口扩张组治疗接受率为98.2%,明显高于经鼻扩张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扩张组患者发生黏膜出血、喉头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分别为1例、1例、(1.0±0.7)分,分别与经鼻扩张组的9例、7例、(3.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是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导致吞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经口腔置管行球囊扩张术的患者的鼻黏膜水肿、喉头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均优于经鼻置管行球囊扩张术的患者,且患者接受率更高。

引用本文: 廖明霞, 刘云诗, 窦祖林, 等.  经口与经鼻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影响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 39(4) : 279-28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7.04.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环咽肌(cricopharyngeus muscle,CP)位于咽与食管交界处,与咽下缩肌、甲状咽肌共同构成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1,2]。环咽肌功能障碍(cricopharyngeus dysfunction,CPD)指环咽肌不能及时松弛或发生痉挛,吞咽过程中出现不开放、开放不完全和开放/松弛时间不当等病理性改变。导管球囊扩张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介入技术。窦祖林教授等将导尿管率先创新性地应用于环咽肌失弛缓症,通过球囊牵拉环咽肌,刺激脑干反射弧和大脑皮质控制系统,达到扩张治疗作用。现已发展经口、经鼻两种途径扩张。此项技术相当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3]。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发现经鼻行扩张术患者有鼻腔疼痛、黏膜摩擦出血、粘膜水肿等并发症。为更好服务于临床,我们分别采用经鼻和经口2种插管方式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迟缓症,并对2种扩张方式进行比较和对照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