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口咽肌训练治疗卒中并发中度梗阻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40(8) : 583-587.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8.08.006
摘要
目的

观察口咽肌训练治疗卒中后中度梗阻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法将50例卒中后并发OSA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口咽肌训练,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20 min,对照组则辅以同疗程深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睡眠时呼吸及血氧饱和度,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习惯及睡眠质量,采用斯坦福嗜睡自评量表(SSS)评价患者嗜睡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患者运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能力;采用咽部核磁共振测量患者咽部形态学改变,并将咽部形态学测量结果与训练时长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口咽肌训练可显著改善卒中后伴OSA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鼾声指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缓解日间嗜睡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MRI测量数据显示,口咽肌训练可明显增加患者软腭后距离,缩短软腭长度(均P<0.05),并且软腭后距离与训练时长呈正相关,软腭长度与训练时长呈负相关。

结论

口咽肌训练可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并发OSAS患者口咽部形态减轻睡眠呼吸梗阻,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望为此类患者康复干预提供一种无创性治疗手段。

引用本文: 叶冬梅, 陈琛, 沈梅, 等.  口咽肌训练治疗卒中并发中度梗阻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8) : 583-587.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8.08.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相关研究表明,50%以上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期间,如并发OSAS会严重影响其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1]。已有学者发现脑卒中后并发OSAS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包括由于肌肉功能紊乱造成的咽侧壁增厚、软腭塌陷及舌体肥大等[2],上述形态学改变是OS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如针对上气道肌肉进行训练可改善OSAS症状[3]。本研究以进入康复单元的脑卒中后并发O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口咽肌训练对卒中后伴发OSAS患者的疗效,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该疗法对患者口咽部形态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卒中后并发OSAS患者康复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