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影响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41(6) : 418-42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9.06.005
摘要
目的

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监测下,观察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时大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21 d、频率1 Hz的rTMS治疗,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14 d、21 d 4个时间点,使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利用fNIRS检测大脑皮质6个感兴趣区(ROI)的氧合血红蛋白值(HbO2)。6个ROI区分别是患侧半球和健侧半球的运动前区(PMC)、辅助运动区(SMA)和感觉运动区(SMC)。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组内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21 d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组内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1 d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14 d[(26.67±3.18)分]、21 d[(36.67±5.30)分]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同组同时间点其他ROI区比较,治疗组[(0.003 049±0.000 662)mmol×mm]和对照组[(0.003 201±0.000 834)mmol×mm]健侧SMC区HbO2较其他ROI区HbO2高(P<0.05)。与组内治疗前同ROI区比较,治疗组治疗21 d健侧SMC区[(0.001 125±0.000 232)mmol×mm]HbO2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21 d同ROI区比较,治疗组健侧SMC区HbO2较低(P<0.05)。

结论

早期脑卒中患者健侧半球行rTMS抑制性序列治疗21 d,可降低患侧上肢运动期间健侧半球SMC区皮质激活,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引用本文: 窦佳鸣, 李春光, 眭演祥,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影响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研究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6) : 418-42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9.06.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而致残率居高不下,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上肢运动功能缺损占6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有研究结果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可抑制患者非患侧半球运动皮质的异常高兴奋性,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2,3]。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并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监测患者行rTMS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时大脑运动皮质的激活变化,从脑功能成像角度探讨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为rTMS治疗脑卒中提供证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