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中国医师杂志, 2019,21(8) : 1205-1208.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9.08.02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的变化特点及与患者病情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8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并按照不同急性卒中抗凝治疗试验(TOAST)分型、NIHSS评分、预后结局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组间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中梗死、大梗死病灶患者的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组间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XB2、6k-PGF1α、CD62P水平升高,并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引用本文: 杨旭, 刘平, 李宗平,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6k-PGF1α、CD62P、TXB2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J] . 中国医师杂志, 2019, 21(8) : 1205-1208.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9.08.02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部分地区2010年至2016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可接近(374~583)/1万人左右[1]。临床上脑梗死的发生能够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增加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3]。在揭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能够通过影响到神经元细胞的氧化应激性损伤、炎症反应或者血栓形成等,进而加剧脑组织的病变严重程度。血浆血栓素B2(TXB2)的表达上升,能够通过提高血栓的形成能力,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激活,进而导致脑血管的狭窄和痉挛,促进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4];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的表达上升能够导致炎症因子的富集,增加氧化应激性因子的激活程度,进而促进脑组织的炎症性损伤[5];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是晚期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因子,其能够提高血小板的黏附和富集能力,促进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6]。笔者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讨6k-PGF1α、CD62P、TXB2的表达及其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关系,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