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伴与不伴原发性肾病的恶性高血压肾损害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9,35(12) : 906-913. DOI: 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9.12.005
摘要
目的

研究恶性高血压伴和不伴原发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以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恶性高血压、肾病理证实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且具有完整临床病例资料的患者。根据临床和肾脏病理将患者分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无原发性肾病患者(恶高组)和伴有原发性肾病患者(恶高肾病组)。收集住院临床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以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31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恶高肾病组18例,年龄(32.5±6.5)岁,男性12例,原发性IgA肾病比例较高(16/18);恶高组13例,年龄(34.7±8.1)岁,男性12例。恶高肾病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恶高组[(32.7±6.4)g/L比(38.5±7.3)g/L,P=0.027],24 h尿蛋白明显高于恶高组[(4.03±2.71)g比(1.45±0.98)g,P=0.002],临床非均一性血尿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恶高组(14/18比0,P=0.001)。恶高肾病组球性硬化数、球性硬化比率≥50%患者的比例、系膜细胞增生和新月体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恶高组(均P<0.05),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缺血性皱缩比例明显低于恶高组(P<0.01),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恶高组(P<0.01)。两组患者肾小血管和微血管的急性损伤和慢性病变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急性肾小管损伤(刷状缘脱落、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化)是肾功能好转的预测因素(HR=5.956,95%CI 1.198~29.614,P=0.029)。以终末期肾病(ESRD)为研究终点,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恶高肾病组的肾脏累计存活时间明显短于恶高组[(24.1±9.3)个月比(56.6±12.4)个月],肾脏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恶高组(11.6%比53.3%,Log-rank χ2=5.022,P=0.0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恶性高血压患者进展至ESRD的风险因素(HR=5.870,95%CI 1.372~25.112,P=0.017)。

结论

恶性高血压伴有原发性肾病比不伴原发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更严重,远期肾脏存活预后更差。急性肾小管损伤(刷状缘脱落、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化)是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年内肾功能好转的唯一预测因素,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恶性高血压患者进展至ESRD的风险因素。肾活检对判断近期和远期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用本文: 陈天新, 陈波, 陈薪薪, 等.  伴与不伴原发性肾病的恶性高血压肾损害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 [J] .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9, 35(12) : 906-913. DOI: 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9.12.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恶性高血压是累及多个靶器官的高血压急症,其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心、脑、肾受损尤其突出。若不及时正确治疗,预后极差,甚至危及生命。尽管近年来高血压的防治有了明显改善,但恶性高血压的诊治情况仍不容乐观。即使在美国,高血压急症依然普遍存在,而且大部分患者半年内血压控制仍不理想[1]。已有研究表明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是恶性高血压预后的决定性因素[2,3],且多种因素与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的预后相关[4,5],但至今仍鲜有关于恶性高血压伴原发性肾病与不伴原发性肾病患者的对比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同期恶性高血压不伴有原发性肾病患者为对照,探讨恶性高血压伴有原发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