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
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调查分析及相关治疗的临床探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24(2) : 171-1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差异及相关的临床治疗,以便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防御方式问卷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防御机制的测定并依据性别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随机分为两组:男性30例,平均年龄(29.8±3.6)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6±3.4)岁。

结果

男性不成熟防御机制[(4.89±1.13)比(3.75±0.92)] 、中间型防御机制[(4.96±0.56)比(4.55±0.65)]得分均高于女性(均P<0.05),而男性成熟防御机制得分低于女性[(5.06±1.07)比(5.69±0.95),P<0.05 ]。不同性别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女性倾向于使用升华、压抑、幽默。防御机制中,成熟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P<0.05),中间型防御机制存在差异(P<0.05)。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应有针对性地辅导,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引用本文: 江俊虹, 马晓强, 李华, 等.  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调查分析及相关治疗的临床探讨 [J]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 (2): 171-1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0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是患病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由于此类患者心理状态的特殊性,在应激与机体之间有一种介质物,好似一个屏障,防止应激对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这种个体处在挫折和冲突的情境中时,用来调解、应付、保持、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功能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1]。笔者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开展研究,为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尝试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防御机制的差异,采用心理、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社会功能。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