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位点注射穴位封闭联合理疗与单纯理疗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24(8) : 1179-11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08.015
摘要
目的

探讨位点注射穴位封闭配合理疗与单纯理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短期(2~10 d)激素、维生素、辅酶A等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对照组进行常规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位点注射穴位封闭。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与感觉障碍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升(均P<0.05),但观察组传导速度提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8.0%,对照组为86.0%(P<0.05)。

结论

位点注射穴位封闭配合理疗可明显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好转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引用本文: 李蓓蓓, 赵雅风, 吕楠. 位点注射穴位封闭联合理疗与单纯理疗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J]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 (8): 1179-11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08.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疾病,也叫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上行乏力、四肢瘫软、感觉障碍等[1]。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被诠释,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线性增长,且男性患者占大部分,当前格林巴利综合征仍属于危重病,有25%的患者可出现呼吸障碍或气道保护而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3%~11%的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其致残率高达20%~38%[2]。西医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炎、B族维生素治疗,并加以血浆交换、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注射等免疫治疗,因神经细胞损伤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周围神经恢复的时间更长,所以对周围神经的修复是治疗的重点,而在这方面西医并无特效方法[3]。按照解剖及神经生理功能选择位点及相关穴位注射治疗已被用于脑瘫等多种疾病,但将该方法应用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较少有文献报道,本文开展相关研究旨在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