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
尿源性脓毒血症研究现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6(01) : 9-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01.003
摘要

尿源性脓毒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导致感染性休克乃至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患者死亡。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各中心的临床研究报道,围绕目前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现状展开,寻找后续临床研究突破口。

引用本文: 徐银, 吴凡宇, 衡宝利. 尿源性脓毒血症研究现状 [J]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 (01): 9-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0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 流行病学资料

尿源性脓毒血症指因尿路感染出现临床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1,2],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导致感染性休克乃至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3,4]。脓毒血症按病情依次划分成感染、菌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顽固性感染性休克共8个阶段[5]。尿源性脓毒血症占脓毒血症5%~7%,病死率为20%~42%[6,7,8],感染性休克、重症脓毒血症病死率高达28.3%~41.1%,而尿源性脓毒血症所占比例高达9%~31%[9]。临床中PCNL术后感染、脓毒血症、重症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依次是10.8%、9.8%~37.0%、0.3%~4.7%[10]。据流行病学深层次研究指出,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跟其遗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中CD14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感染的易感性。CD14属于脂多糖受体并位于人类染色体5q31.3,其159C/T基因多态性存在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检测烧伤患者的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发现C基因少于T基因,研究特别指出携带TT型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由此推测T等位基因极有可能是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基因标记物[11]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