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直肠癌保肛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23(4) : 415-420.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190525-00219
摘要

保肛手术是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热点。尽管保肛手术保留了肠道的解剖连续性,但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显示,保肛患者术后1个月多项功能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恶化,而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并接近术前水平,在1年左右基本稳定。患者术后功能变化情况与患者相关因素、肿瘤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1)在患者相关因素中,年龄<70岁患者的角色功能、性功能相对较差,而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则相对较好;男性患者在性功能、社会功能下降相对明显。(2)在肿瘤相关因素中,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排粪功能较差,进展期较早期肿瘤患者额外增加化疗治疗及副作用影响。(3)在治疗相关因素中,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排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下降相对明显;预防性造口使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形象、性兴趣恶化;放化疗治疗使患者味觉改变、胸闷等化疗相关症状评分恶化。(4)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漏患者术后排粪功能、心理状态在近期明显下降;重度直肠前切综合征及泌尿生殖系统障碍患者的总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交功能下降。总体来说,保肛手术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改变是可接受的。在该阶段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解读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具体及全面的评价工具来评价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

引用本文: 高加勒, 安勇博, 汪栋, 等.  直肠癌保肛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J]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 23(4) : 415-420.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190525-002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直肠癌是当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所有肿瘤的第3位和第2位[1]。中国结直肠癌每年新发人数达37.6万人,死亡人数达19.1万人[2]。过去30年来,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理论的提出,手术技术的提高,放化疗治疗的进展,均使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年来,保肛手术成为直肠癌治疗中的热点,而保肛理论也由单纯的保肛手术治疗,逐渐完善成为一套保肛技术的学术体系,在诊断、决策、治疗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目前的保肛手术主要有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ME,taTME)等。除肿瘤相关结局外,保肛术后患者的功能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