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报道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极低位直肠癌次全括约肌间切除术诊治分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23(4) : 405-407.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190314-00092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极低位直肠癌次全括约肌间切除(ISR)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完成的9例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次全ISR手术的患者资料。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起门诊随访检查吻合口、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18年8月31日。并发症分级依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1年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Wexner失禁评分和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调查。

结果

全部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为(54.0±11.9)岁,体质指数为(23.6±3.1)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4.2±0.7)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345.0±97.1)min,术中出血量为(122.0±100.3)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远切缘为(1.7±0.5)cm,远切缘及环周切缘均阴性。4例新辅助治疗患者中,3例术后病理提示病理缓解,无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分期ypT2N0M0,TNMⅠB期。其余5例一期手术患者术后分期ⅠB期(T2N0M0)3例,ⅢA期(T2N1M0)2例。获检淋巴结数目(14.0±1.7)枚。术后中位排气时间1(1~3)d,中位恢复流质饮食时间2(1~29)d,中位开放半流质饮食时间4(3~33)d。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因保护性造口出口梗阻,予回肠袢式造口近端留置肛管,保守治疗1个月后行造口回纳术,术后顺利出院,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为ⅢB级;1例患者因盆腔感染、肠道双重感染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经抗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级。中位随访时间16(12~25)个月,无失访,1例患者术后8个月复查出现肺转移,其余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所有患者在保护性造口回纳后1年随访Wexner评分(5.3±3.9)分;LARS评分3例轻度,6例重度。

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行极低位直肠癌次全ISR安全可行。

引用本文: 臧怡雯, 李震洋, 顾晓冬, 等.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极低位直肠癌次全括约肌间切除术诊治分析 [J]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 23(4) : 405-407.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190314-0009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极低位直肠癌目前仍是结直肠外科治疗的难点,涉及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后肛门功能欠佳等问题。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项外科微创技术,已在外科临床开展应用。尽管已有文献报道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手术的成功经验[1,2,3],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极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方面报道尚不多见。低位直肠癌行传统开放或腹腔镜ISR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男性、狭长或深邃型骨盆、肥胖患者等困难骨盆盆腔内脏器结构难以满意暴露。传统腹腔镜ISR游离直肠系膜操作时,主刀(超声刀或电铲)、一助(无损伤钳)、二助(镜头)三方器械于盆腔深部几近平行,操作空间狭小,且由于骨性结构限制,器械难以进行满意的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拥有强大的机械臂伸缩能力,拥有7个自由度540°自由旋转的EndoWrist技术使其能在狭小深在的骨盆空间内自如完成各种精细操作。本文总结和初步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极低位直肠癌次全ISR手术诊治经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