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放射复合伤后损伤区皮层的自噬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中华创伤杂志, 2015,31(7) : 651-654.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5.07.018
摘要
目的

探讨皮层神经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放射复合伤(TRI)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意义。

方法

58只SD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5只)、单纯创伤性脑损伤(TBI)组(15只)、单纯放射性脑损伤(RBI)组(14只)和TRI组(14只)。TBI组为通过液压致侧方液压皮层损伤;RBI组接受60Co全身单次4.5 Gy照射;TRI组皮层液压损伤模型制备成功后30 min内接受60Co全身单次4.5 Gy照射。各组模型制备成功后6周采用HE染色检测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

结果

TBI组损伤区皮层神经细胞数目为(68.7±7.8)个,较假手术组(96.9±9.6)个减少(P<0.05)。TBI组出现较明显核固缩和溶解,无明显空泡,LC3–Ⅱ表达增加(P<0.05)。RBI组神经细胞数目为(59.3±7.4)个,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与TB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I组神经细胞无空泡变性,核固缩、溶解不明显。与假手术组、TBI组比较,RBI组Beclin–1和LC3–Ⅱ明显增加(P<0.01)。TRI组神经细胞数目为(45.8±7.8)个较TBI、RBI组明显减少(P<0.05),且空泡变性增多,胞核固缩、溶解明显,LC3–Ⅱ与Beclin–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

结论

TBI及RBI后,损伤区皮层自噬水平提高,而当TBI合并RBI后,损伤"叠加",皮层神经细胞自噬水平明显下降,伴随细胞变性死亡增加,提示自噬在脑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引用本文: 万志平, 骆纯, 谢天浩, 等.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放射复合伤后损伤区皮层的自噬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7) : 651-654.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5.07.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噬是不同于凋亡的Ⅱ型程序性死亡方式[1],它在神经元中起清除和再利用细胞成分作用,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大自噬是脑损伤研究最主要的自噬形式,笔者称自噬。虽然自噬现象发现较早,但对于自噬与脑损伤关系研究时间并不长,最早通过脑缺血性损伤发现[2]。自噬的调控机制较复杂,它主要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mTORC1调控[3]。其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为重要自噬检测指标。LC3蛋白主要参与前自噬体的延长和包绕[4],即自噬体后期形成的过程。LC3合成后,被自噬相关基因(Atg4)加工生成LC3–Ⅰ。当自噬激活时,在泛素化样反应酶的作用下LC3–Ⅰ与磷脂酰乙醇胺(PE)偶联生成LC3–Ⅱ[5],而LC3–Ⅱ为检测自噬水平标志性蛋白;Beclin–1是Atg6同源表达产物,与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I3K)形成复合物,是自噬蛋白基因参与自噬过程的必需成分,与早期自噬体形成有关[6]。故笔者通过检测LC3–Ⅱ与Beclin–1的表达观察各组自噬水平。目前自噬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两者存在密切关系。随着世界范围内核事故及自然灾害的发生,TBI往往合并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且伴随高致病率及致死率,但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笔者通过制备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放射复合伤(trauma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injury of brain, TRI)动物模型,检测LC3–Ⅱ和Beclin–1水平变化,初步探讨自噬在复合型脑损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