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修复材料
逆行带血管蒂腓骨Ⅰ期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
中华创伤杂志, 2015,31(7) : 592-596.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5.07.004
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带血管蒂腓骨Ⅰ期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200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3例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6~59岁,平均38.7岁。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根据Jain–Sinha分类法分类:A型6例,B型17例。采用Ⅰ期清创,逆行带血管蒂同侧腓骨移植治疗。术后抗菌药物静脉滴注2~3周,口服4周。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肢功能、患侧踝关节功能及移植腓骨的转归。

结果

术后随访16~46个月,平均28.6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未出现渗液、破溃等现象。1例术后出现腓骨骨折,经石膏外固定后骨折愈合,其余患者骨不连愈合良好;X线临床愈合时间为术后12~28周,平均15.6周。Ennecking系统术后患肢功能恢复(87±11)%,踝关节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优16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

逆行带血管蒂腓骨Ⅰ期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引用本文: 厉孟, 蓝旭, 高秋明, 等.  逆行带血管蒂腓骨Ⅰ期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7) : 592-596.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5.07.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3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31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腓骨移植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经典方法,疗效良好。其常用的移植方式包括游离移植及带血管蒂的同侧顺行移植。但对于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高发的胫骨下段,同侧顺行移植需保留腓骨下端而无法应用,游离移植亦由于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大而应用受限。同侧逆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以往常用于重建跟骨,是否可修复胫骨下段病变国内罕见报道。我科自2000年1月–2012年12月,以逆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下段感染性骨不连23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