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急性期MRI信号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相关性
中华创伤杂志, 2016,32(2) : 136-140.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6.02.010
摘要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急性期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纳入行PKP治疗的急性期单节段OVCF患者101例,其中男19例,女82例;年龄61~89岁,平均69.3岁。根据MRI中T2WI信号高低分为低信号组(A组)、中低信号组(B组)、中等信号组(C组)及中高信号组(D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析各组患者MRI信号与椎体高度、椎体压缩率、Cobb角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骨折椎体MRI影像表现为T1WI低信号,FS-T2WI高信号,而T2WI中只有14个椎体呈中高信号,18个椎体呈中等信号,31个椎体呈中低信号,38个椎体呈低信号。四组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压缩率、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VCF急性期MRI中T2WI以低、中等信号为主,与PKP术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PKP对OVCF的疗效肯定。

引用本文: 孙义军, 胡勇, 龚福太, 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急性期MRI信号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相关性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6, 32(2) : 136-140.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6.02.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成为近十年来治疗OVCF的主要手段[2,3,4]。而PKP因能更有效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及更低的骨水泥渗漏率[5,6],受到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推崇。同时因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可以多层次成像,且MRI可灵敏地发现急性或亚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骨髓水肿或出血,成为诊断OVCF重要的检查方法。新鲜骨折即急性或亚急性期存在水肿,而水肿在T1WI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压脂像上表现的高信号则更具特异性[7]。然而临床中笔者发现,T2WI信号呈多样性表现。笔者回顾性分析PKP治疗的101例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探讨OVCF急性期MRI表现,尤其是T2WI信号特点,研究T2WI信号在判断椎体骨折新鲜与陈旧上是否有意义,与PKP术前各因素之间是否相关,对PKP术前后是否有指导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