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小香猪放射性创面模型的制备
中华创伤杂志, 2017,33(4) : 362-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7.04.015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小香猪放射性创面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观察病理变化,以期用于开展放射性创面相关疾病的在体研究。

方法

选取8头成年巴马小香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10,20及30 Gy组,每组16个创面。实验组采用X射线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并在照射部位使用打孔器制备边长4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制备小香猪放射性创面模型。每隔1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采用RT-PCR检测35 d各组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5 d后各组创面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35 d后各组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正常皮肤创面在35 d达到愈合状态,但20 Gy组和30 Gy组在63 d仍未愈合,随着射线剂量增加创面愈合程度逐渐减弱。RT-PCR检测结果显示,TNF-α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315±0.007,10 Gy组为0.984±0.211,20 Gy组为1.140±0.088,30 Gy组为0.471±0.030;TGF-β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402±0.018,10 Gy组为1.707±0.147,20 Gy组为1.933±0.078,30 Gy组为0.968±0.08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 Gy组TNF-α和TGF-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 Gy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5 d后20 Gy组创面组织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再生受到影响。

结论

经过20 Gy X射线局部照射后制备的小香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能真实有效地模拟放射性创面,可开展放射性创面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及治疗干预的在体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 李晓明, 刘苹, 汪超, 等.  小香猪放射性创面模型的制备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7, 33(4) : 362-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7.04.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放射性皮肤创面是一类常见的皮肤放射性损伤,主要见于临床采用放射治疗恶性肿瘤,以及职业性或意外事故受照射、战时核辐射[1,2]。近年来,随着射线设备的改善、辐射技术的提高、对良性疾病放射治疗控制,以及对放射区域皮肤的防护,严重放射性损伤逐渐减少,但是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放射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当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后,若不及时治疗,放射效应与局部感染相叠加,极易引起创面加深,甚至引起巨大溃疡、急性出血、全身感染等危及生命的现象发生,放射性创面的修复仍然令修复重建外科医师感到十分棘手[4]。因此,有必要研究并建立一种模拟放射性创面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放射性创面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及治疗干预研究。为此,笔者采用小香猪建立一种模拟放射性创面的活体动物实验模型,为临床涉及放射性创面的相关疾病或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防治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