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
寰枢椎后路优势侧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Jefferson骨折
中华创伤杂志, 2017,33(7) : 613-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7.07.008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率。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4月— 2015年5月收治的22例不稳定Jeffers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5~67岁,平均52.9岁。视觉模拟评分(VAS)4~8分,平均6.09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D级2例,C级1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平均12.3分。根据置钉难易程度,15例行双侧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双侧组);7例因骨折块极度不稳或椎弓根螺钉骨性通道过细导致寰枢椎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困难,仅行寰枢椎完整性优势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单侧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应用VAS评估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个月颈枕区疼痛改善情况。采用ASIA分级及JOA评分评估伴有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X线片上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个月寰齿前间隙(ADI)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在寰枢椎CT上评价螺钉位置及融合情况。

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9.5±21.2)min;术中出血量(280.1±83.1)ml。术中共置入74枚寰枢椎螺钉,术后CT显示螺钉位置满意。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13~33个月,平均20.7个月。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双侧组2例ASIA分级由D级恢复至E级,单侧组1例由C级恢复至D级;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提高至平均15.7分。两组术后ADI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无法进行寰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的不稳定Jefferson骨折患者,可以行优势侧单边螺钉固定;该技术能够改善颈部疼痛症状,获得较好的寰枢椎复位效果,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达到临床需要的生物力学强度。

引用本文: 胡勇, 张蛟, 徐荣明, 等.  寰枢椎后路优势侧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Jefferson骨折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7, 33(7) : 613-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7.07.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寰椎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颅颈交界区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1]。不稳定Jefferson骨折可引起严重的脊髓损伤并危及生命[2]。对其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尚存争议。部分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仍存在寰枢关节不稳及颈痛症状[3],从而寻求手术治疗[4,5,6,7,8]。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两者均能获得较高的融合率,但其皆牺牲了部分颈部活动功能。相较而言,寰枢椎融合术比枕颈融合术所带来的影响更小,患者的满意度更高[9,10,11]。寰枢椎融合术通常使用双侧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其最早由Resnick等[12,13]提出,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较高的融合率[14,15]。但双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不适用于所有不稳定Jefferson骨折患者。部分患者单侧骨性钉道受损严重或存在血管畸形,其螺钉置入困难,可能导致术中双侧固定失败。而单侧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疗效是否可靠,是否可提供与双侧椎弓根螺钉技术类似的复位效果及融合率仍存在争议。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4月— 2015年5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22例不稳定Jeffers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单侧和双侧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率,评价单侧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