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
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8,34(4) : 293-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8.04.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77例颅脑创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7例,高处坠落伤19例,跌伤11例,击打伤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接受氨甲环酸(于救护现场10 min内静脉注射1 g,伤后8 h内院内再次静脉滴注1 g)治疗;对照组予以体积分数0.9%等渗盐水。患者手术、其他用药情况均按常规操作。记录救护车到达时间、出车到首次用药时间,观察入院当时、伤后1 d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表达情况,分析开颅手术百分率、病死率、红细胞输注量,比较所有患者神经外科ICU(NICU)时间、伤后28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救护车到达时间及出车到首次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入院时的FDP、D-二聚体水平相近(P>0.05);入院1 d治疗组F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 758(4 732,13 661)μg/L ∶11 740(8 516,21 756)μg/L](P<0.01),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1 074(849,1 414)μg/L ∶1 722(1 389,2 330)μg/L](P<0.01)。两组开颅手术百分率、病死率、红细胞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CU时间比对照组时间更短[2(0,4)d∶4(1,12)d](P<0.01),GOS更高[5(4,5)分∶4(3,5)分](P<0.01)。

结论

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氨甲环酸可以便捷应用,能有效实现院前转运和救治同步,最终缩短NICU治疗时间并改善预后。

引用本文: 倪燕青, 杨静红, 顾昀来, 等.  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8, 34(4) : 293-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8.04.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颅脑创伤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居各类创伤之首[1,2,3]。颅脑创伤造成的急性出血(出血部位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迟发性出血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是其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及时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临床上还会使用化学药物治疗颅脑创伤。但是,众多神经保护药物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均未能提供确切的疗效证据[4,5,6,7],《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对这些药物也没有推荐使用[8]。基于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择期手术患者出血量的研究基础,一项针对创伤患者(包括颅脑创伤、肺损伤、骨损伤)应用氨甲环酸的超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即CRASH-2研究)结果表明,氨甲环酸可以安全地降低创伤出血患者的病死率[9,10]。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将氨甲环酸纳入必备药物清单。CRASH-2研究表明,伤后1 h内应用氨甲环酸者,治疗效果好于伤后1~3 h、伤后3~8 h用药组,即伤后早期治疗效果更显著[9,10]。鉴于CRASH-2研究针对的是所有创伤患者,包括但不仅限于颅脑创伤患者;而且参与CRASH-2的研究者均为医院,首次给药时间必定远迟于急救车到达患者现场的时间,很难做到在伤后超早期给药(伤后1 h内给药仅占1/3)。为此,笔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2015年5月— 2016年12月救治的77例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超早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