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损伤
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作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9,35(4) : 348-353.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9.04.009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 2017年6月天津医院收治的3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1~71岁[(46.1±14.2)岁]。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接受胫腓骨骨折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术。18例术后行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试验组),18例未行测试(对照组)。患者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试验组行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当测试值<5%时给予拆除Taylor空间支架;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固定拆除方法拆除Taylor空间支架。比较两组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和拆除Taylor空间支架再骨折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14个月,平均8.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36.17±11.44)周∶(44.50±9.16)周;治疗总费用:(9.37±0.79)万元∶(12.01±1.06)万元](P均<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再骨折0例,针道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对照组出现再骨折2例,针道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P>0.05)。

结论

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规律应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技术能够安全及时地指导Taylor空间支架拆除,与传统拆除方法相比,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和费用,效果安全可靠。

引用本文: 刘钊, 万春友, 张涛, 等.  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作用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4) : 348-353. DOI: 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9.04.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胫腓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常导致合并多发伤的开放粉碎性骨折,根据创伤部位、皮肤条件等综合情况考虑,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有增加术后感染率、内置物外露等缺点[1]。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具有软组织状态要求低、微创手术损伤小、术后感染率低等优点,可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2]。Taylor空间支架是常用外固定架种类中的一种,其独特的六轴结构相比Ilizarov外固定架、单臂外固定架等具有更好的调节性,可在术后任何时间进行骨段、下肢力线的调整,且早期即可行功能锻炼[2,3]。但该方法通常需长时间带架,给患者带来不适与不便,同时存在针道感染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且拆除外固定架时机不恰当会存在再骨折的风险[4]。传统判断外固定架拆除时机主要根据医师临床经验、患肢术后时间和下肢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等因素综合判断,其中下肢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为: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患肢在不拄拐情况下可平地连续步行3 min且≥30步,无疼痛等异常反应。Aarnes等[5]于2005年将3个传感器安装于24例患者的Ilizarov外固定架上,并行轴向加压记录分担比值,当比值<10后给予外固定架拆除,无一例患者出现再骨折。临床研究也表明,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指导外固定架术后及时拆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并未对Taylor空间支架的测试及拆除做详细研究[6,7]。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 2017年6月天津医院收治的3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骨外固定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