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内镜在临床窦道型慢性创面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烧伤杂志, 2018,34(6) : 365-3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6.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在临床窦道型慢性创面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3月,笔者单位创面修复中心门诊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窦道型慢性创面患者,对其28个窦道型慢性创面进行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清理窦口后,用刻度尺测量窦口口径,用探针根据手感盲测窦道深度,另借助止血钳在肉眼直视下用探针测量窦道可见纵深。5 min后,在内镜监视下深入探针并结合手感测量窦道深度,另用内镜观察窦道并深入探针测量内镜视野下窦道可见纵深。完成上述探查后,于窦道内灌注对比剂欧乃派克350行CT检查测量窦道深度。计算CT检查测得的窦道深度和刻度尺测量的窦口口径的比值(下称窦道深口比)、常规检查(只用探针测量)和内镜检查(内镜监视下用探针测量)测得窦道深度与CT检查测得窦道深度的偏差率(下称窦道测深偏差率)、常规检查和内镜检查测得窦道可见纵深与CT检查测得窦道深度的偏差率(下称窦道可见纵深偏差率)。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另对窦道深口比与常规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窦道测深偏差率和窦道可见纵深偏差率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本组创面的窦道深口比为1~32(8±7)。本组创面常规检查的窦道测深偏差率和窦道可见纵深偏差率分别为(19±14)%、(79±18)%,均明显大于内镜检查的(9±9)%、(25±25)%(t=3.837、13.626,P<0.01)。本组创面窦道深口比与常规检查的窦道测深偏差率以及常规检查、内镜检查的窦道可见纵深偏差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0.514、0.585、0.651,P<0.01),而窦道深口比与内镜检查的窦道测深偏差率无明显相关(r=0.113,P>0.05)。

结论

采用内镜可以较常规检查获得更准确的临床窦道型慢性创面形态数据,能更大范围地观察该类创面。

引用本文: 唐佳俊, 陆树良, 马先, 等.  内镜在临床窦道型慢性创面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J] . 中华烧伤杂志, 2018, 34(6) : 365-3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6.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窦道型慢性创面常窦口小、深度深即"口小肚子大",或形成多个分支等情况,有效治疗的前提是能明确创面的范围和严重程度[1]。但常规检查(只用探针测量)对窦道深部"看不见、够不着",难以探查到位,或者对窦道分支走向不明了,导致对创面的观察和处理仅限于浅部。手术治疗窦道型慢性创面因切除不完全等造成复发的并不少见[2]。如何实现"看得见,够得着",以便提高窦道型慢性创面诊疗的有效率值得思考。医用内镜是设计应用于人体腔道器官的诊疗设备,笔者课题组设想并首创将内镜引入到窦道型慢性创面的诊疗中,发挥内镜的技术优势,使窦道型慢性创面变为"看得见,够得着"。为判断内镜用于窦道型慢性创面探查的实际应用价值,笔者课题组设计了本次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用常规检查和内镜检查(内镜监视下用探针测量)2种方法测量和观察一定例数的窦道型慢性创面,获得相关数据后行统计分析,为内镜在窦道型慢性创面探查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