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华烧伤杂志, 2018,34(10) : 737-7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10.018
摘要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作为一项已广泛用于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有创监测技术,可获得心排血量等参数,能可靠反映危重症患者的实际血流动力学。大面积烧伤后液体复苏至关重要,PiCCO监测因操作简单、参数全面准确等,现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循环监测。本文简要介绍PiCCO监测技术,综述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液体复苏监测及肺水肿诊断、鉴别中的应用及新的理论认识。

引用本文: 李一, 周军利.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0): 737-7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10.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早期机体因大量体液外渗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纠正休克时快速大量的补液、输血会导致循环负荷过重,继发肺水肿;伤后皮肤屏障的缺如、坏死组织及渗出液的堆积易并发脓毒症及MODS;此外,心肌损害继发心功能不全会严重影响心泵功能。烧伤后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监测评估,机体极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影响患者预后。可靠的监测手段能为临床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大面积烧伤的救治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无创监测手段无法准确反映机体的实际循环情况,临床应用中往往影响液体复苏的效果及患者预后。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能通过心肺的相互作用,动态化评估机体容量及预测液体治疗的反应性,是常规循环监测的重要补充[1]。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功能性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因其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循环情况,现广泛用于监测烧伤后机体容量,以指导液体复苏调整及并发症预防。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