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医学60年
尊重学科规律 创新跨越发展
中华烧伤杂志, 2018,34(10) : 665-6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10.003
摘要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经历30多年发展,在前辈的指引和全科同志的努力拼搏下,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区域性烧伤诊疗中心。总结科室成长历程中的经验得失,遵循和重视学科发展规律,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勤于创新是重中之重。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创面治疗仍是根本,烧伤应急救治体系应更趋完善,交叉学科、多学科合作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科研要有向实际转化的潜力。

引用本文: 杨敏烈, 吕国忠. 尊重学科规律 创新跨越发展 [J] .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0): 665-6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10.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58年是中国所有烧伤医学工作者都应当铭记的年份,在这一年,新中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烧伤医学。60年风雨兼程,经过几代烧伤医学工作者的刻苦钻研、顽强拼搏,中国的烧伤医学事业已然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岿然屹立在世界烧伤医学之巅。

回顾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岁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诞生于1982年——那个改革开放初期、风云际会的年代。30多年来,科室始终坚持走烧伤与整形相整合、临床与科研相融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道路,在烧伤疾病诊疗及学科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相关有益探索,临床诊疗水平及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江苏省烧伤诊疗中心、江苏省烧伤紧急医学救治中心、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无锡市烧伤研究所所在单位,笔者科室未来将继续肩负区域内烧伤救治重任,努力发展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烧伤诊疗中心,紧跟全国烧伤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创新发展。现将笔者科室积极融入烧伤学科发展浪潮30多年来的历程做一简要回顾。

1 夯实技能基础,提高烧伤创面治疗质量

创面处理始终是烧伤外科无法回避的最基本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确处理创面一直是治愈烧伤的关键一环[1]

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科室发展初期,多依赖于引进相关技术以及改良引进的技术治疗创面。在创面的药物保守治疗方面,主要常规运用磺胺嘧啶银、硝酸银软膏[2]进行浅Ⅱ度以及混合Ⅱ度的创面治疗,随后纳米银、藻酸银、亲水性含银纤维等含银敷料的相继出现,使创面保守治疗的药物选择范围有一定程度的拓宽,这些药物无外乎都是利用了银离子的抗菌护创效能;其他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金霉素、多黏菌素等,激素类软膏如复方曲安奈德乳膏等则根据创面微生物学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的具体结果加以应用;此外,EGF、FGF、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制剂,也是创面保守治疗的常规辅助用药。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报道了一种氟化乙丙烯共聚物薄膜(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即驻极体薄膜,该膜对浅Ⅱ度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受此启发,笔者科室于2000年引进美国Du Pont公司生产的Teflon FEP A型膜,运用于26例患者的浅Ⅱ度烧伤创面及12例患者薄断层皮片供皮区,观察到这一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电解质材料确实能通过电磁场改善创面的微循环,且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菌作用[4],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这是笔者科室首次尝试应用功能敷料解决创面有效覆盖的问题,后逐渐放弃,原因为Teflon FEP A型膜价格较为昂贵,应用范围为偏浅度烧伤创面,且对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不能确定。

针对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治疗,笔者科室早期主要采取以切削痂断层皮片游离移植为主的较为单一的治疗方式。自2009年起,笔者科室针对部分深Ⅱ度烧伤创面尝试运用磨痂技术+异种皮覆盖的修复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5],遂将该疗法一直沿用至今。而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有效覆盖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科室主要是依靠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引入的大张异体皮打洞嵌植自体小皮片混合移植技术予以解决;2005年,笔者科室从北京积水潭医院引入了微粒皮移植技术,使得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覆盖手段得到了有效拓展。其间笔者科室亦尝试运用自体皮浆埋入的植皮术治疗肉芽创面[6],运用异种去细胞真皮支架复合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深Ⅱ度及Ⅲ度烧伤创面[7],运用自、异体表皮细胞混悬液治疗Ⅲ度烧伤创面[8]。尽管上述疗法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或因材料价格昂贵,或因仅能运用于小面积深度创面的局限性[8],仅仅是作为探索性实践,不过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创面问题,仍起到了良好的启迪作用。2006年,随着笔者单位Meek植皮机和Meek植皮技术的引入,大面积烧伤患者稀缺的皮源与创面修复需要较多的皮肤之间的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好的解决,手术时间有效缩短,植皮成活率稳中有升[9]

在创面治疗策略方面,笔者科室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一个临床思辨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笔者科室在专科发展早期业已关注到诸如手等特殊功能部位的切痂、止血、包扎对于后期功能的影响,通过术式的改良、治疗的改进,使特殊功能部位的后期功能恢复更为理想,但仍然无法脱离植皮这一修复方式。直到2008年,笔者科室逐步引入显微外科与皮瓣外科技术,使创面修复策略与修复质量发生了根本变化[10,11,12]。实践显示,除了应用较常见的局部皮瓣、随意皮瓣、带蒂轴型皮瓣或组合皮瓣整复深度烧伤创面或瘢痕松解后的创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上述创面也有其独特优势,前提是患者早期血管条件较好。在上述修复方式的基础之上,笔者科室更加倡导"修复与整复融合,功能与外形兼顾"的原则。关于创面愈合的理论与实践,笔者科室也经历了由追求"干性愈合"到"湿性愈合"的转变,再到对于提升创面愈合质量微环境的探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面治疗的主旋律贯穿了笔者科室发展的整个历程,高质量的创面治疗既是烧伤救治水平不断提升的必要基石,也是专科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2 强化学科协作,提升重症烧伤救治水平

危重烧伤的救治水平向来是衡量一个烧伤专科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尺,尤其是成批危重烧伤的救治,需要专科积淀的内涵至深,也最能充分体现专科领导的组织管理能力、医务人员技术素质、硬件设施条件以及专科应急救治能力、凝聚力等综合实力[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工矿企业的防护意识与防护设施有所加强,但突发性的群体事件仍时有发生。笔者科室参与救治的众多批次事故中最典型的有2006年11月8日的无锡永强轧辊有限公司钢水外洒事故、2010年7月4日的无锡惠山隧道车辆自燃事故、2014年8月2日的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收治伤者人数逐批增高,而救治成功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尽管如此,技术并非一蹴而就,与生俱来。笔者科室成功的经验同样来自数次失败的教训,我们同样也走过弯路,这也是专科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每一次的教训,伴随而来的就是成长的阶梯。从早期单纯关注循环的稳定、氧合的维持,到发现救治过程中置管操作引发的医源性损害,再到笔者科室危重烧伤整体观救治理念[14]的提出,都无不印证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当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到来之时,需要专科医师具有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病情初步评估、采取必要而有效分流的能力,需要医疗小组成员之间贯穿救治始终的默契度,需要全体医护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救治危重烧伤患者,除了涉及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有与各脏器功能保护相关、重症医学相关、手术麻醉等专业知识体系的协同配合,而救治过程中交叉学科、多学科紧密协作的优势、趋势也越来越明显[14];此外,诸如层流监护病房、中心监测系统、悬浮床、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保障,同样也是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笔者科室与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中心等国内、省内知名中心的知名专家保持联系,以取得必要的智力支持,并且选派相关医务人员赴上述中心进修学习,以不断提高救治危重烧伤患者的水平。

回看笔者科室发展所经历的这些事件,笔者认为未来学科强化烧伤救治能力储备并建立必要的区域性应急救治网络尤为重要,"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15]应该成为一个趋势与常态。

3 重视基础研究,推进实用成果临床转化

伴随着笔者科室的不断发展,基础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推向深入,笔者科室的科研主攻方向包括皮肤组织工程创面修复、危重烧伤救治以及中医药在烧伤及相关外科领域的应用性研究3个方面。

笔者单位早年的实验研究主要偏重于探索细胞因子、细胞培养、异体真皮基质、硅胶敷料等对创面修复的影响。2009年以后,随着对创面认识的深入,开始探索体外培养表皮细胞、表皮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用以修复创面;随着丝素蛋白分子组装的含纳米纤维结构的柔性海绵支架促创面血管化、促创面愈合机制[16]逐步明确,笔者单位在皮肤组织工程重建再生领域的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开始向临床实际应用转化[17]

笔者科室危重症烧伤的研究主要包括严重烧伤后重要脏器功能保护以及烧伤病原学耐药基因研究两部分,其中包括在国内首次从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oqxA基因[18];中医药方面主要是坚持"弘扬文化,传承精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针对严重烧伤早期脏器功能保护以及中药外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临床实用型研究。

自2002年以来,笔者科室共获12项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新技术引进奖15项,其中省级以上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嵌入式皮浆植皮针》获2012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1 2 0524474.8)。近10年来,获科研立项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合作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12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论文18篇,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5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6部。

4 受益各方支持,促进专科多个维度发展

近10年来,由于得到省市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单位院部领导以及多名全国顶级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笔者科室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008年首批成为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发展专(学)科建设单位,成立无锡市烧伤研究所;2009年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立盛志勇院士工作站;2011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江苏省紧急医学救治中心、江苏省烧伤科诊疗中心,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10年来,笔者科室先后得到各级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共计495万元,医院经费投入975万元。针对专科建设,单位院部制订相关扶持政策:(1)制订优先发展的专科规划及考核激励机制,支持专科综合发展。(2)将烧伤整形科作为医院重点发展与扶持的科室,在人力、物力、财力及管理等方面全力支持其发展。(3)医院建立由院长为组长的烧伤整形科建设领导小组、国内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为组长的专家小组,领导、指导并协调专科快速、有序、高效发展。

2016年9月,在院部的全新规划下,笔者科室新成立了整形美容中心、烧伤康复中心,专科业务进一步拓展,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区域性瘢痕诊疗中心。

2017年2月,院部充分利用笔者科室的区域性学科优势,在梁溪区政府的牵头下,成立了覆盖全区的慢性伤口治疗中心,从而拉开了笔者科室积极探索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工作的序幕。中心依托笔者科室的区域性学科优势,作为"塔尖"的技术和科研中心,梁溪区辖区内的2家二级医院作为"塔腰"的防治分中心,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塔底"的防治门诊,并延伸至30余家养老院、护理院作为"哨所",形成分布于全区的慢性伤口三级诊疗网络,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落实专病医联体分级诊疗。

2018年5月,笔者单位计划建造的烧伤整形单体楼建设方案,顺利通过5名国内知名专家的论证,未来有望在医政管理方面,创新实施特别技术行政区管理模式。

5 结语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不向前走,不知任重而路远。回顾30多年的发展历程,笔者科室始终紧跟学科发展的潮流,积跬步、聚细流、乐进取、敢创新,以兢兢业业、刻苦拼搏的姿态积极融入烧伤学科60年发展的宏伟历程。未来,笔者科室将继续担当作为,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
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
[2]
廖镇江郇京宁吕国忠硝酸银软膏对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5): 359-361.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6.05.012.
[3]
郝岚张明利江健FEP驻极体薄膜对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5): 361-363.
[4]
谢卫杨敏杰虞俊杰. 驻极体薄膜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J].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5(4): 292-293,304. DOI:10.3969/j.issn.1672-2353.2001.04.006.
[5]
虞俊杰吕国忠苏青和磨痂术后中药异种皮覆盖治疗深Ⅱ°烧烫伤20例[J].陕西中医2009, 30(1): 66-67. 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09.01.053.
[6]
吕国忠周锡兴樊玉卿自体皮浆埋入植皮术在慢性肉芽创面上的应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4): 311-312. DOI:10.3760/j.issn:1009-4598.1998.04.024.
[7]
杨敏杰潘银根谢卫异种去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J]. 江苏医药杂志200026(2): 99-101. DOI: 10.3969/j.issn.0253-3685.2000.02.008.
[8]
吕国忠朱宇刚顾在秋. 自、异体表皮细胞混合悬液培养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0531(8): 566-567. DOI: 10.3969/j.issn.0253-3685.2005.08.003.
[9]
杨定文吕国忠陈华德Meek植皮机的临床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3): 224-2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6.03.019.
[10]
杨敏烈赵庆国赵振民超长肩胛-侧胸-髂腹股沟联体皮瓣修复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6): 657-660.
[11]
杨敏烈赵庆国吕国忠急诊清创移植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3): 186-18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3.007.
[12]
杨敏烈朱宇刚丁羚涛. 胸三角区超薄双蒂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颜面部严重烧伤后瘢痕12例[J]. 中华烧伤杂志201531(6): 454-456.DOI: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6.016.
[13]
吕国忠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创面处理策略[C]//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11届学术会议(2010年)暨国际烧伤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09192.
[14]
吕国忠顾在秋虞俊杰. 危重烧伤整体观救治的应用研究[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94(1): 50-52. DOI: 10.3969/j.issn.1673-9450.2009.01.017.
[15]
吕国忠解怡洁. "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群体烧伤患者救治的思考[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6): 326-3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6.002.
[16]
HanHY, NingHY, LiuSS, et al. Silk biomaterials with vascularization capacity[J]. Adv Funct Mater, 2016, 26(3): 421-436.DOI: 10.1002/adfm.201504160.
[17]
陆金婷程咏梅赵朋再生纤维素/胶原蛋白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功能材料201445(14): 14150-14155. DOI: 10.3969/j.issn.1001-9731.2014.14.029.
[18]
朱婕张烽潘宇红国内首次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oqxA基因[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284-287. DOI: 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1.05.009.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