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及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33(04) : 359-363.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7.04.008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H)伴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分析MH闭合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的21例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A型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及视觉电生理等眼部检查。患眼BCVA为数指~0.2。眼轴长度(AL)为26.00~ 31.00 mm,平均AL为27.47 mm。其中,AL为26.00~ 27.00 mm者9只眼,27.10~ 28.00 mm者5只眼,28.10~ 29.00 mm者3只眼,29.10~ 30.00 mm者3只眼,>30.00 mm者2只眼。MH最小直径为227~ 597 μm,平均最小直径为432 μm。其中,最小直径为200~ 400 μm者4只眼,401~ 450 μm者13只眼,451~ 500 μm者3只眼,501~ 600 μm者2只眼。所有患眼均行PPV联合ILMP手术治疗,采用向心性ILMP,即用力方向尽可能朝向黄斑中心。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眼MH闭合、黄斑劈裂状态及视力变化情况。MH闭合分为完全闭合、桥样闭合、裸露型闭合及未闭合4种情况。黄斑劈裂状态分为消失、好转、无变化3种情况。视力分为提高、稳定、下降3种情况。同时,对比分析不同MH最小直径及不同AL患眼之间的MH闭合率。

结果

末次随访时,22只眼中,MH完全闭合17只眼,占77.3%;桥样闭合4只眼,占18.2%;未闭合1只眼,占4.5%。黄斑劈裂完全消失19只眼,占86.4%;好转2只眼,占9.1%;无变化1只眼,占4.5%。MH最小直径越小,MH完全闭合率越高。不同MH最小直径患眼之间的MH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6,P=0.032)。AL越长,MH完全闭合率越低。不同AL患眼之间的MH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5 ,P=0.003 )。患眼BCVA为数指~0.25。22只眼中,视力提高9只眼,占40.9%;视力稳定8只眼,占36.4%;视力下降5只眼,占22.7%。

结论

PPV联合ILMP手术治疗MH最小直径不超过600 μm的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能促进大部分患眼MH闭合、黄斑劈裂消失或好转,改善或稳定视力。MH最小直径、AL是影响MH闭合的因素。

引用本文: 田超伟, 王雨生, 朱锦婷, 等.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及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17,33 (04): 359-363.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7.04.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H)伴黄斑劈裂的发生与玻璃体后皮质、内界膜硬化、血管牵拉以及不断增长的眼轴长度(AL)和后巩膜葡萄肿有关[1]。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治疗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可以解除或缓解玻璃体后皮质向心性牵拉与MH切线方向的牵拉,改善黄斑劈裂或MH形态,从而达到稳定或改善视力的目的[2]。但大多研究表明,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手术后MH闭合率偏低,约25%左右[3, 4]。MH闭合率低考虑是后巩膜葡萄肿对视网膜施加的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外向牵引力和黄斑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产生的内向牵拉力长期共同存在,以及黄斑劈裂造成视网膜顺应性差的结果[5]。但目前关于MH闭合率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6, 7]。我们采用PPV联合ILMP手术对一组高度近视MH伴黄斑劈裂的患者进行了治疗,以验证其疗效;同时对MH闭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