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缘后5.0 mm与4.0 mm巩膜穿刺口对晶状体及锯齿缘的安全性对比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9,35(6) : 544-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9.06.005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中角膜缘后5.0 mm和4.0 mm巩膜穿刺口对晶状体及锯齿缘的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首次行PPV的连续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90例300只眼纳入研究。手术中做5.0、4.0 mm巩膜穿刺口分别为146例150只眼和144例150只眼,并据此分组。两组患者年龄、眼轴长度(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4、0.867,P=0.186、0.387 );性别、眼别、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6、2.615、10.195,P=0.242、0.106、0.070 )。患者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 PPV。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手术中晶状体损伤、穿刺口附近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以及手术中是否发生视网膜出血、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眼手术中切除基底部玻璃体时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晶状体损伤及穿刺口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

结果

300只眼中,手术中发生晶状体损伤18只眼。其中,5.0 mm组4只眼,占2.67% (4/150);4.0 mm组14只眼,占9.33% (14/150 )。两组患眼晶状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0,P=0.015)。手术中发生穿刺口附近视网膜裂孔11只眼。其中,5.0 mm组5只眼,占3.33% (5/150);4.0 mm组6只眼,占4.00%(6/150)。两组患眼穿刺口附近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759)。5.0 mm组、4.0 mm组患眼手术中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平均时间分别为(6.17±2.76)、(10.03±5.56)min;两组患眼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9,P<0.01 )。手术中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视网膜出血、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

23G PPV中角膜缘后5.0、4.0 mm穿刺口对锯齿缘安全性相近;但5.0 mm穿刺口对晶状体具有较高安全性,且切除基底部玻璃体效率更高。

引用本文: 夏颖, 陈放, 杜伟, 等.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缘后5.0 mm与4.0 mm巩膜穿刺口对晶状体及锯齿缘的安全性对比研究 [J]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19,35 (6): 544-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9.06.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中巩膜穿刺口附近视网膜裂孔是PPV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医源性晶状体损伤是PPV手术中另一常见并发症[1],多为手术器械直接接触晶状体后囊膜。晶状体损伤可导致PPV后白内障发展加速,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处理。PPV手术中发生晶状体接触者,手术1年内94%的患者需行白内障摘除术[1]。成人有晶状体眼PPV通常于角膜缘后3.5 ~4.0 mm作巩膜穿刺口[1,2,3,4]。理论上,将巩膜穿刺口后移可以降低晶状体损伤的风险,但有可能增加锯齿缘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23G PPV中角膜缘后5.0 mm巩膜穿刺口对晶状体及锯齿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本研究中,我们对比观察了手术中角膜缘后5.0 mm与4.0 mm巩膜穿刺口对晶状体及锯齿缘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