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3,58(7) : 536-545.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30331-00154
摘要
目的

评估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征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全国13家医院门诊确诊为常见14种高危型HPV亚型持续感染的患者共688例。将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分为3个亚组,(1)第一亚组:单纯性高危型HPV感染持续12个月及以上者;(2)第二亚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伴高危型HPV感染持续12个月及以上者;(3)第三亚组:CINⅡ或CIN Ⅲ(CINⅡ/Ⅲ)手术后高危型HPV阳性亚型与术前相同,且经阴道镜和子宫颈活检确诊为非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者。3个亚组以2∶1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受试者于子宫颈局部使用Nr-CWS冻干粉,对照组使用不含Nr-CWS的安慰剂冻干粉。分别于治疗后的1、4、8、12个月进行治疗后疗效包括消除HPV的有效率及各型高危型HPV(主要为HPV 16、18、52、58型)转阴率的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55例(试验组368例、对照组187例),其年龄为(44.1±10.0)岁。两组受试者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汉族占比、体重、高危型HPV亚型构成、各亚组占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消除HPV的有效率分别为91.0%(335/368)和44.9%(84/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20,P<0.001)。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受试者HPV16、18、52、58型感染的转阴率分别为79.2%(84/106)、73.3%(22/30)、83.1%(54/65)、77.4%(48/62),对照组分别为21.6%(11/51)、1/9、35.1%(13/37)、20.0%(8/40),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个月的生命体征(体重、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实验室常规指标(血、尿常规检查)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试者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32/368)、8.0%(15/187);χ2=0.073,P=0.787]。

结论

外用Nr-CWS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引用本文: 陈飞, 狄文, 胡元晶, 等.  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J]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3, 58(7) : 536-545.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30331-0015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72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例,其中88.1%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且其死亡率居育龄期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我国子宫颈癌的新发病例10.9万例、死亡病例5.9万例,近年仍呈上升趋势。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99.7%的子宫颈癌患者合并HPV感染。然而,绝大多数HPV感染被自体免疫系统清除,不会引起病变;部分HPV感染发展成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只有少数HPV感染成为“转化型CIN(transforming CIN)”,其特征是HPV E6和E7基因的表达改变且形态学表现出CINⅡ或CIN Ⅲ(CINⅡ/Ⅲ)。大多数HPV持续感染后3~5年进展为CINⅡ/Ⅲ,而进一步进展为子宫颈癌可能需要10~30年,WHO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2版)推荐,HPV DNA检测作为首选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可有效筛选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对于WHO倡议的2030年全球消除子宫颈癌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