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有人饮酒后很快便面红耳赤,而有人数杯白酒下肚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从各种酒类进入体内的代谢说起。啤酒、白酒的共同成分是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饮酒后乙醇进入体内,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脱去两个氢原子成为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变为乙酸,最后乙酸再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脂肪。乙醇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能量主要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大量饮酒者会出现啤酒肚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那么饮酒后就会导致体内乙醛过量,而乙醛可以扩张血管,从而使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步态不稳,因此一个体内乙醛脱氢酶缺乏的人饮酒很快就会出现面红耳赤且容易醉酒,相反体内乙醛脱氢酶丰富的人则不容易出现血管扩张,而且千杯不醉、英雄海量。
据研究,亚洲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基因(ALDH2)容易发生变异,因而导致体内乙醛脱氢酶水平较低,所以通常欧洲人比亚洲人能喝酒,白种人比黄种人能喝酒;女性乙醛脱氢酶缺乏者比例高于男性,南方人高于北方人,这也就是男性比女性能喝酒,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酒的原因。
美国学者Philip.J.BlooKs说东亚人饮酒后脸红是因为他们的ALDH2遗传缺陷,这类人不但酒量不行,如果强行饮酒,其酒量过大还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还有研究结果显示,ALDH2遗传缺陷者若大量饮酒,尤其是高度酒,患酒精性肝病、肝癌的风险也会增大。
此外,酒量的大小以及有无酒瘾绝非后天锻炼的结果,而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Raymond.L.White发现15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与饮酒后醉酒程度紧密相关,更有趣的是饮酒基因可以代代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