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及其与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46(3) : 228-236.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21213-00968
摘要
目的

前瞻性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并探索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并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37例MDR/RR-PTB患者,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5~60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贝达喹啉血药浓度。观察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并对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并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7例患者服药后2 h(C2 h)、6 h(C6 h)、下次服药前(C24 h)的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分别为0.01~6.52、0.88~7.60、0.11~4.14 mg/L。C6 h显著高于C2 h和C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患者中,30例痰结核菌培养转阴成功、1例转阴失败,3例因QTcF≥500 ms停药、3例失访,痰结核菌培养首次转阴时间2~12(6.00±2.79)周,12周痰结核菌培养转阴率为94.60%。C24 h与痰结核菌培养首次转阴时间、C6 h与病灶改善和其他不良反应(除QT间期)情况呈正相关(P<0.05)。C24 h与影像学改善和不良反应、C6 h与QT间期情况不相关(P>0.05),但高C24 h组病灶改善(显著吸收+吸收)和空洞改善(闭合+缩小)、不良反应的比例均多于低C24 h组;高C6 h组整体QTcF值高于低C6 h组、发生QT间期延长的患者亦多于低C6 h组。

结论

应用贝达喹啉治疗西南地区MDR/RR-PTB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较好,当贝达喹啉C24 h>0.78 mg/L时,患者首次转阴时间可能更短;贝达喹啉C6 h>2.85 mg/L时,可能更有利于病灶吸收、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并且随着血药浓度增加,患者可能存在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多的趋势。

引用本文: 王乐乐, 岳午阳, 李同心, 等.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及其与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3) : 228-236.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21213-0096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751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导致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终止结核病的主要障碍。目前,全球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为85%,而RR-TB仅为57%、MDR-TB仅约50%、XDR-TB低于30%,无法获得有效抗结核药物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耐药结核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