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肋间单一切口直视微创多支OPCABG临床效果: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2,38(3) : 184-189. DOI: 10.3760/cma.j.cn112434-20200903-00406
摘要
目的

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岁,平均(61.35±8.79)岁。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旁路移植组(微创组,100例)和正中开胸旁路移植组(正中开胸组,235例)。为排除混杂因素,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旁路移植数等12项数据进行1:2匹配。匹配后微创组82例,正中开胸组127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围手术期正中开胸组死亡2例,心肌梗死2例,卒中1例;微创组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卒中发生。两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微创组术中乳内动脉使用率更高,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次开胸、新发房颤和机械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而围手术期输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正中开胸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两组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和移植血管总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多支OPCABG术是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疗效和近期通畅率与传统正中开胸OPCABG类似,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引用本文: 柳佳吉, 孔晴宇, 迟立群, 等.  肋间单一切口直视微创多支OPCABG临床效果: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2, 38(3) : 184-189. DOI: 10.3760/cma.j.cn112434-20200903-004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正中开胸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有利于减少高危高合并症患者的体外循环副作用[1],但其胸骨损伤恢复时间长达3个月左右,且有胸骨感染、胸骨哆开等并发症可能[2]。近年来有关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可行性报道较多[3,4]。微创直视旁路移植术(MIDCABG)广泛应用于左侧乳内动脉-左前降支的单支旁路移植中[5,6,7],多支病变则使用经肋间双乳内至远端吻合或借助杂交技术[8,9,10,11],但这些方法均有明确的客观因素限制,无法确保与传统旁路移植术的等效性。经肋间单一切口直视微创多支OPCABG不受杂交手术室、机器人设备等因素限制,可在微创下完成完全再血管化。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