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讨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55(5) : 327-382. DOI: 10.3760/cma.j.cn113661-20220527-00131
摘要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耐受性好且安全无创的大脑物理刺激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某些常见精神障碍和神经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使用规范,有必要制定临床治疗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1年8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发布tDCS在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使用所致障碍、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疼痛、帕金森病、脑卒中和癫痫治疗的专家共识,并介绍了临床上tDC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描述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希望为tDCS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规范发展。

引用本文: 唐睿, 宋洪文, 孔卓, 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 55(5) : 327-382. DOI: 10.3760/cma.j.cn113661-20220527-0013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6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67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9世纪60年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开始被应用于临床研究,但由于样本量小、诊断标准不一、电极放置位置不一、结果不一等因素,以及精神障碍治疗药物的发展,tDCS的研究进入低谷。近十几年来,由于一系列神经生理学标志物的发现,tDCS再次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部分成果。tDCS是一种通过置于头皮的两个或者多个电极产生微弱直流电(通常1~2 mA,最高不宜超过4 mA)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见图1),通常持续20~30 min。tDCS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影响大脑功能:(1)改变皮质兴奋性。tDCS阳极电流可促进神经元去极化从而增强大脑皮质兴奋性,阴极电流的作用则与之相反。上述作用可能与tDCS电场能改变局部pH值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如钙离子)有关。(2)改变局部脑血流量。阳极tDCS可增加电极作用区域的脑血流灌注,阴极刺激可诱导作用区域的局部脑血流产生可逆性降低。(3)增加突触可塑性。tDCS刺激可促使大脑皮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表达以及γ-氨基丁酸、多巴胺等的释放,从而介导长时程增强及长时程抑制作用,进而增强突触效能并提高神经通路的信号转导效率。(4)调节皮质兴奋/抑制平衡。阳极tDCS可降低刺激区域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浓度,阴极tDCS可降低刺激区域兴奋性递质谷氨酸浓度,从而改变皮质的兴奋/抑制比值。(5)调节局部皮质间的脑网络连接。tDCS刺激能增强皮质间或者皮质与皮质下的神经网络成分的连接活性,表明tDCS可增强受刺激区域与相关区域的功能连接从而影响大脑功能。(6)影响脑内神经递质。tDCS可有效激活大脑内啡肽系统,表明tDCS能改善内啡肽缺乏引起的人类心理、生理功能紊乱。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