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中文版荨麻疹控制评分量表及信效度验证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7) : 533-538. DOI: 10.35541/cjd.20191190
摘要
目的

翻译荨麻疹控制评分(UCT),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敏感性以及筛选准确性。

方法

经过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确定荨麻疹控制评分量表的条目。应用该量表调查51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41例慢性诱导性荨麻疹(CIndU)患者和11例CSU合并CIndU患者。入组后8周内,81例使用抗组胺药治疗,8例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14例抗组胺药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入组时和入组后第4、8周时,用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荨麻疹活动评分(UAS)评估生活质量损害和疾病活动情况。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估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与DLQI、UAS28评分比较,检验中文版UCT的聚合效度、已知族群效度、敏感性及筛选准确性。

结果

中文版UCT包含4个条目,回顾性评价过去4周内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效果和总体疾病控制情况。CSU组UCT量表各条目得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0.945,CIndU组为0.834~0.958。入组时,CSU组与CIndU组UCT与DLQI评分显著负相关(rs值分别为-0.672,-0.578,均P<0.01)。第4周和8周时,CSU组UCT与UAS28、DLQI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4周:rs值分别为-0.654、-0.829,均P<0.01;8周:rs值分别为-0.717、-0.765,均P<0.01),CIndU组UCT与DLQI评分亦显著负相关(rs值分别为-0.834、-0.778,均P<0.01)。CSU组第4周与第8周之间UCT变化量与UAS变化量显著相关(rs=-0.569,P<0.01);与入组时比较,第4、8周时UCT变化量与相应DLQI评分变化量显著相关(rs值分别为-0.693、-0.447,均P<0.01)。对于CIndU组,与入组时比较,第4周与第8周时UCT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亦显著相关(rs值分别为-0.615、-0.408,均P<0.01)。不同UAS、DLQI评分组间U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中文版UCT是有效、可靠的CSU和CIndU患者的临床管理工具,可用于评估疾病控制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活动度及疾病相关生活质量。

引用本文: 于淼, 陈玉迪, 刘擘, 等.  中文版荨麻疹控制评分量表及信效度验证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53(7) : 533-538. DOI: 10.35541/cjd.2019119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8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417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病程超过6周,皮疹反复发作且常伴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于反映CU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临床研究多采用患者报告结局评分评估疗效,其中,荨麻疹控制评分(Urticaria Control Test,UCT)使用最为广泛,在多项国外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信效度,而我国目前尚无使用UCT评估的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引进UCT量表,将其汉化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便在我国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从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CU评价体系,促进临床患者管理规范化。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