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右侧乳内动脉的单中心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3,39(3) : 142-147. DOI: 10.3760/cma.j.cn112434-20220628-00219
摘要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右侧乳内动脉(RIMA)的使用情况,分析RIMA使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应用RIMA分为RIMA组和非RIMA组,对两组患者按1∶1行倾向性匹配,比较手术结果,分析RIMA应用情况。

结果

共完成CABG术1 537例,其中128例应用RIMA。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RIMA组(128例)与非RIMA组(128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MA组旁路移植血管数[(2.81±0.91)支/例对(2.40±1.26)支/例,P=0.005]和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数[(2.10±0.65)支/例对(0.99±0.43)支/例,P<0.001]均高于非RIMA组,静脉旁路血管移植数少于非RIMA组[(0.71±0.90)支/例对(1.41±1.35)支/例,P<0.001]。RIM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多于非RIMA组[(1 068.45±494.02)ml对(888.02±422.67)ml,P=0.002]。两组的术后呼吸机时间、住监护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MA旁路移植血管术后通畅率95.2%(99/104)。RIMA靶血管为左前降支(45例)、对角支(19例)、中间支(12例)、钝缘或回旋支(16例)、后降支(5例)、右冠状动脉主干(18例);序贯吻合13例。RIMA游离移植41例,原位应用87例,需其他旁路血管材料延长使用19例。

结论

在CABG中,RIMA旁路血管术后通畅率较高,应用RIMA未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其使用方式变化较大,可选择性应用。

引用本文: 刘刚, 陈彧, 陈生龙, 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右侧乳内动脉的单中心研究 [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3, 39(3) : 142-147. DOI: 10.3760/cma.j.cn112434-20220628-002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左侧乳内动脉(LIMA)与前降支吻合是患者长期获益的保证[1]。注册研究显示应用双侧乳内动脉可提高患者术后20年时的生存率[2]。因此,对于年轻冠心病患者,可选择应用双侧乳内动脉。右侧乳内动脉(RIMA)在结构上与LIMA无区别[3],但临床上RIMA应用比例较低,仅4%~5%[4]。本文旨在探讨应用RIMA行CABG的效果及技术细节,以期为RIMA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