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俯卧位管理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39(24) : 1853-1858. DOI: 10.3760/cma.j.cn211501-20220620-01935
摘要
目的

构建儿童俯卧位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在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经验。

方法

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8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VAP的护理措施;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的42例患儿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ICU滞留时长、氧合指数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组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分别为4.8%(2/42)、67.50(55.00,101.50) h,低于对照组的35.0%(28/80)、92.50(68.00,142.00)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Z=3.40,均P<0.01),且干预组氧合指数上升趋势优于对照组(F交互=8.38,P<0.05)。2组患儿ICU滞留时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俯卧位通气方案,可明显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且具有安全性。

引用本文: 吴怡蓓, 陈琳, 罗雯懿, 等.  俯卧位管理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 39(24) : 1853-1858. DOI: 10.3760/cma.j.cn211501-20220620-0193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至少48 h后或者拔除气管插管48 h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儿童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并发症[1]。研究显示,儿童ICU内VAP的发病率为24.4%~38.4%[2],且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VAP的占比较高[3,4]。据证实,在机械通气患者的VAP预防中,体位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5]。2015年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诊疗指南推荐俯卧位通气可作为治疗中重度PARDS患者的方法之一[6]。虽然,俯卧位通气对于P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对预防PARDS患者VAP的效果研究证据较少。因此,本研究将构建危重儿童俯卧位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在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