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21(6) : 524-529.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9.06.011
摘要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应用0、0.25、0.50、1.00、2.00、3.00、4.00、5.00 mmol/L丁酸钠处理RAW264.7细胞,每种浓度设置3个复孔,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活细胞染色液检测0、0.25、0.50、1.00 mmol/L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将RAW264.7细胞诱导成破骨细胞,实验分为两组(n=3):诱导成熟后实验组加入1.00 mmol/L丁酸钠处理,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等体积溶剂,观察并比较两组破骨细胞的数量和骨再吸收区域面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0、0.25、0.50、1.00 mmol/L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中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

结果

与0 mmol/L丁酸钠比较,1.00、2.00、3.00、4.00、5.00 mmol/L丁酸钠均可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mol/L丁酸钠处理RAW264.7细胞24 h后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对照组与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分别为9.33±2.08、4.67±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P=0.027);破骨细胞骨再吸收区域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2.43%±5.38%、14.2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0,P<0.001)。与其他浓度丁酸钠相比,1.00 mmol/L丁酸钠可使NF-κB激酶的α/β亚基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质中亚基p65含量增多,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被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量及组蛋白H3的乙酰化均升高。

结论

随着丁酸钠浓度的升高,NF-κB的活性随之受到抑制,RAW264.7细胞凋亡增多。1.00 mmol/L丁酸钠可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再吸收区域面积。

引用本文: 费嘉, 潘晨皓, 单浩杰, 等.  丁酸钠对RAW264.7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 21(6) : 524-529.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9.06.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引起的骨折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于髋部、股骨和腰椎,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人数超过900万,占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0.83%。骨质疏松的发生和机体骨重建平衡密不可分。骨的重建是一个动态过程,成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破骨细胞参与骨的吸收。破骨细胞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化而来,当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不平衡、骨吸收活性大于骨形成时,骨微结构恶化,骨量减少,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骨折风险增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