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TW-37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制体外胰腺癌细胞转移的实验研究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16(4) : 237-242. DOI: 10.3760/cma.j.issn.1674-1935.2016.04.006
摘要
目的

观察TW-37干预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应用TW-37干预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HPAC,以转染NF-κB p65 cDNA(p65 cDNA)、靶向NF-κB p65的siRNA(siRNA-p65)细胞及未干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T和ELISA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成管实验观察细胞培养上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NF-κB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NF-κB靶向调节蛋白VEGF、MMP-9表达。

结果

TW-37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BxPC3、HPAC细胞的增殖,诱导两株细胞的凋亡(A405值1.29±0.21比0.09±0.01,1.07±0.18比0.08±0.01),抑制细胞NF-κB活性及NF-κB p65、VEGF、MMP-9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0.75 μmol/L TW-37干预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6.7±5.24)、(10.3±1.26)个/200倍视野;HUVECs形成的血管数分别为(39.4±4.36)、(7.84±1.25)个/200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转染p65 cDNA的两株细胞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用TW-37干预后NF-κB活性下降;转染siRNA-p65的两株细胞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用TW-37干预后NF-κB活性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转染p65 cDNA对两株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用TW-37干预后凋亡略有变化;转染siRNA-p65的两株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用TW-37干预后又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结论

TW-37通过NF-κB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

引用本文: 吴隆超, 王琳娜, 刘瑞东, 等.  TW-37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制体外胰腺癌细胞转移的实验研究 [J] .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 16(4) : 237-242. DOI: 10.3760/cma.j.issn.1674-1935.2016.04.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6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胰腺癌是极易侵袭和转移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疗效差,因此基因治疗胰腺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Bcl-2在胰腺癌组织过度表达,激活NF-κB,发挥抗凋亡和促胰腺癌细胞转移作用。文献报道,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胰腺癌细胞Bcl-2表达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提示Bcl-2可能是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TW-37是近年来发现的Bcl-2的小分子抑制剂,它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观察TW-37对胰腺癌细胞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TW-37的作用机制。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