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复杂干预在公共卫生、临床研究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复杂干预研究因其干预措施、目标人群或实施情境等的复杂性,能够帮助阐明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确定与结果变化相关的情境等因素、评价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本文根据复杂干预指南的更新情况,结合部分研究实例,总结了复杂干预的特征,对更新的核心要素予以总结,梳理了复杂干预设计与评价框架的发展情况,对该框架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加以解释说明,以期为国内护理领域合理开展复杂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复杂干预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社会服务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2000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首先发表"复杂干预设计及评价框架",使得复杂干预措施构建趋于标准化。此时多在医疗护理领域中验证框架的有效性,例如Paul等将其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2006年MRC对该框架进行更新,新框架在2008年发布。之后基于复杂干预的护理研究从描述性和探索性研究转向探索新的干预措施和使用更多的评价性研究设计。随着一系列聚焦于研究过程的相关指南的发布及复杂干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学的发展,2021年,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NIHR)和MRC联合更新了该框架。尽管复杂干预应用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护理人员仍对复杂干预的特征和框架了解不够,复杂干预应用多局限在某一疾病或某一临床科室中,仅考虑干预措施和参与人员的复杂性,未充分与情境等要素融合和推广。本文回顾了复杂干预框架构建和评价相关指南的发展情况,并对2021年的《复杂干预设计及评价框架:更新指南》进行介绍,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决策者和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清晰简洁的框架来指导复杂干预研究的开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