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1) : 21-2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1.005
摘要
背景

研究证实,有多种细胞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与PVR有关,其主要生物学行为是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已证实高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高糖条件下RPE细胞是否发生EMT鲜有报道。

目的

建立体外高糖细胞培养模型,探讨高糖对人RPE的迁移能力及EMT的影响。

方法

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对人RPE细胞D407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取6~8代细胞用于实验。依据培养液中血糖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培养组葡萄糖终浓度为60.0 mmol/L,用含5.5 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的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高渗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法检测划痕后0、24、48和72 h时3个组RPE细胞的迁移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高糖培养组在培养不同时间点RPE细胞间质化标志物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在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角形,核仁清晰,排列致密;高糖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PE细胞逐渐变大、变长,细胞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高渗对照组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划痕试验显示,高糖培养组在划痕后48 h可见细胞迁移,划痕后72 h划痕基本消失,而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划痕仍然存在。划痕后各时间点高糖培养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组间和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8.600,P=0.000;F时间=773.270,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后48 h、72 h组细胞中ZO-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发生EMT改变,可能参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发生。

引用本文: 侯定善, 李睿姝, 范妍, 等.  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1) : 21-26.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微血管病变,晚期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主要标志是新生血管及纤维性增生膜的形成,是成人致盲的常见原因之一[1]。然而,DR增生膜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是血-视网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视网膜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研究发现,慢性高血糖可以造成RPE细胞的损伤,影响视网膜外屏障的完整性,是DR的主要致病因素,而血糖水平的控制可以影响DR的发生及发展。研究发现,视网膜增生膜中大多数细胞具有上皮特征,推测其来源于RPE细胞,并认为RPE细胞增生是形成增生膜的原因[3]。近年来研究证实,RPE细胞在PDR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细胞脱落、移行和增生,并可以转化为其他细胞,如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即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参与增生膜的形成[4,5],但高糖条件下RPE是否发生EMT则鲜有报道。本研究中建立高糖RPE细胞模型来观察细胞间质化指标,旨在探讨高糖对RPE细胞EMT的影响及其在PDR中可能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