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增生、迁移及ECM合成的抑制作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4) : 311-31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4.005
摘要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具有抑制细胞骨架的重构、迁移、黏附及纤维化等作用,但对LECs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株HLEB-3细胞增生、迁移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

方法

常规培养HLEB-3细胞,对照组细胞仍进行常规培养,药物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法舒地尔,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20、40和60 μmol/L,分别于培养后12、24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情况,计算不同剂量盐酸法舒地尔对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于处理后12、24、36和48h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的迁移细胞数;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质量浓度及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质量浓度,对各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不同浓度盐酸法舒地尔组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明显增加,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966.727,P=0.000);随着盐酸法舒地尔作用时间的延长,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80.428,P=0.000)。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实验后48 h,对照组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29.20±1.28)个,10、20、40和60 μmol/L盐酸法舒地尔组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24.40±1.33)、(17.00±1.10)、(14.60±0.68)和(6.60±1.29)个,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的迁移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4,P<0.05).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上清液中COL-Ⅰ和F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L-Ⅰ:F浓度=143.992,P=0.000;F时间=113.745,P=0.000.FN: F浓度=81.761,P=0.000;F时间=69.602,P=0.000);细胞内α-SMA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78.156,P=0.000;F时间=65.162,P=0.000)。

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抑制体外培养HLEB-3的增生、迁移及ECM的合成,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引用本文: 任师杰, 张凤妍, 祁颖, 等.  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增生、迁移及ECM合成的抑制作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4) : 311-31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4.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9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17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发生增生、迁移、胶原沉积以及晶状体纤维再生可导致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PCO),即后发性白内障。研究表明,成人白内障术后5年内约有43%的患者发生PCO而导致视力再度下降。Rho为Ras同源物,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新组装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可激活下游的关键靶效应分子ROCK,从而调节LECs的多种生物学行为。盐酸法舒地尔是目前在临床上及实验中常用的Rho/ROCK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可降低细胞内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细胞骨架的重装。关于盐酸法舒地尔对LECs的作用机制目前报道尚少。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增生、迁移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影响,为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是否有助于PCO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