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上海市大场镇60岁及以上人群屈光不正欠矫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6) : 546-551.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6.014
摘要
背景

目前,屈光不正的欠矫已成为全球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屈光不正的欠矫率是中国防盲治盲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60岁及以上人群中屈光不正的欠矫率。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10—12月对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10个社区内6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群进行视力状况及相关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受检人群均为10年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由农村人口转变而来的城市人口。调查指标主要包括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显微镜、免扩瞳数字眼底照相等。欠矫正屈光不正定义参照已有文献的标准,包括2套,定义1为屈光矫正后视力提高≥1行;定义2为屈光矫正后视力提高≥2行,同时分析与屈光不正欠矫有关的人群特征。

结果

本调查共纳入5 199人,实际受检4 545人,应答率为87.42%。按照定义1和定义2的标准,该人群中屈光不正欠矫率分别为45.43%或24.84%。女性与年老者屈光不正欠矫的风险较高。根据定义2的标准,单纯近视、单纯远视、单纯散光、近视合并散光和远视合并散光的欠矫率分别为53.54%、53.06%、38.37%、38.99%和36.75%。401例视力损伤(0.05≤较好眼日常生活视力<0.3)者中,屈光不正欠矫率为78.80%(定义1)或67.58%(定义2)。

结论

在上海城市化进程较快的老龄化社区中,屈光不正的欠矫是影响老年人视力的重要因素。

引用本文: 朱梦钧, 童晓维, 朱剑锋, 等.  上海市大场镇60岁及以上人群屈光不正欠矫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6) : 546-551.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6.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3  关键词  8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3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欠矫正屈光不正已经成为导致城市人口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针对欠矫正屈光不正的防治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人群视力,然而对于一些正在经历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其屈光不正欠矫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却不多。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视觉2020——消灭可避免盲"的全球性战略目标,本研究组于2009年对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盲与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是了解屈光矫正对老年人视力的影响。宝山区大场镇是上海市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代表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城市化背景是否会影响该人群屈光不正的欠矫率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屈光不正欠矫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处于迅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老年人的防盲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