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不同胚期B6-Co小鼠眼睑组织中血清反应因子的表达变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8) : 691-69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8.004
摘要
背景

C57BL/6角膜混浊表型的突变系(B6-Co)小鼠具有出生眼睑闭合不全(EOB)表型,是研究眼睑发育机制的良好动物模型。探讨血清反应因子(SRF)与B6-Co小鼠EOB表型形成的关系可为人类先天性眼睑发育缺陷产生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检测SRF在B6-Co小鼠胚胎眼睑发育关键时期的表达。

方法

采用肌内注射戊巴比妥钠安乐死术,分别剖取B6-Co母鼠以及表型正常B6母鼠体内胚胎期(E)16. 5 d、E17. 5 d和E18. 5 d小鼠各9只,分离眼睑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眼睑组织中SR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取各胎龄的B6-Co小鼠和B6小鼠制作组织冰冻切片,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并比较2种小鼠SRF在眼睑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强度。

结果

B6-Co小鼠E16. 5 d和E17. 5 d眼睑组织中SR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 41±0. 06和0. 24±0. 17,明显低于B6小鼠的1. 03±0. 17和1. 01±0.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5、0. 017);B6-Co小鼠E16. 5 d和E17. 5 d眼睑组织中SR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 08±0. 01和0. 08±0. 01,明显低于B6小鼠的0. 12±0. 03和0. 13±0. 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36、0. 024);而2种小鼠间E18. 5 d时眼睑组织中SR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387、0. 774)。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RF蛋白多表达于B6-Co小鼠和B6小鼠眼睑组织的角质层细胞,但B6-Co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中SRF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明显弱于B6小鼠。

结论

SRF在B6-Co小鼠眼睑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下调,SRF可能参与眼睑发育缺陷的发生过程。

引用本文: 宋鸿雁, 李瑶, 卢泽艳, 等.  不同胚期B6-Co小鼠眼睑组织中血清反应因子的表达变化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8) : 691-69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8.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3  关键词  8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16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眼睑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发生过程,并受到多种活性因子的调控。初生时具有眼睑闭合不全(eye open at birth,EOB)表型的小鼠是眼睑发育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国内外学者对EOB表型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眼睑发育相关的调控因子,促进了眼睑发育调控机制研究的进展。然而由于眼睑发育过程非常复杂,其发育调控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C57BL/6(B6)角膜混浊表型的突变系(C57BL/6-corneal opacity,B6-Co)小鼠是具有EOB表型的遗传性角膜混浊突变系小鼠,该模型小鼠在胚胎16.5 d时眼睑闭合缺陷,出生时即发生眼睑开裂,后逐渐发展为角膜混浊。前期研究发现,B6-Co小鼠发生Map3k1基因突变,Map3k1可增强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的活性,小鼠眼睑发育可能通过Map3k1-SRF信号通路进行调控。SRF是生物体内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SRF的敲除将导致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异常,呈现EOB表型。本研究中比较SRF在表型正常的B6小鼠与B6-Co小鼠胚胎期眼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SRF在B6-Co小鼠眼睑发育缺陷中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