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重组质粒pRNAT-U6.1/CFB siRNA的构建、鉴定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8) : 686-69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8.003
摘要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致盲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CNV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构建针对补体因子B(CFB)的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体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生的影响。

方法

根据人CFB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与质粒pRNAT-U6. 1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RNAT-U6. 1/CFB siRNA,并进行测序鉴定和PCR鉴定。ECV-304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用电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或空质粒分别转染人ECV-304细胞株,分为CFB-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FB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24、48和72 h时细胞的增生值(A)并计算生长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变化。

结果

PCR扩增的目的片段序列与CFB基因序列完全相符,ECV-304细胞转染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CFB-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细胞中GFP呈绿色荧光。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FB-siRNA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的CF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07±0. 04、0. 14±0. 02和0. 14±0. 0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 05,P=0. 00);其中CFB-siRNA转染组CF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不同时间细胞增生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2. 99,P=0. 00);CFB-siRNA转染组细胞转染24、48、72 h后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3. 45±0. 01)%、(33. 48±0. 02)%和(45. 49±0. 01)%,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FB-siRNA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G1期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44. 4±0. 5)%、(25. 8±0. 4)%和(27. 9±0. 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 98,P=0. 00);CFB-siRNA转染组G1期和G2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结论

重组质粒pRNAT-U6. 1/CFB siRNA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1期而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生。

引用本文: 仝欢, 尚庆丽, 马景学, 等.  重组质粒pRNAT-U6.1/CFB siRNA的构建、鉴定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8) : 686-69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8.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多种眼部疾病致盲的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药物,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VEGF-Trap及康柏西普等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单纯的抗VEGF治疗仍不能达到根治CNV的目的,也不能防止CNV的复发。研究发现,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在激光诱导CNV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作为旁路途径的关键因子,补体因子B(complement factor B,CFB)则提供了抑制CNV生成的新靶点。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外源性双链RNA抑制细胞内同源基因表达的现象,其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与使目标基因永久性表达沉默的基因敲除方法不同,RNAi通过降解具有同源序列靶基因的mRNA达到阻止靶基因表达的目的。RNAi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以来,已成功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并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方法,有望成为CNV特异性的基因治疗手段。本研究中构建CFB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表达载体,探讨CFB在实验性CNV的形成中所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效应和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