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应激是视网膜损伤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抗炎等多种功能,但其对人Müller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少。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氧化剂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的人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人Müller细胞株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2 μmol/L谷氨酰胺和质量分数1%青链霉素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Müller细胞分为5个组,阴性对照组细胞采用常规培养法进行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 mg/L的As2O3处理细胞24 h以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将5、10和20 mg/L EGb分别加入模型细胞培养液中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采用CM-H2DCFDA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
Müller细胞接种至培养瓶后24 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接种细胞贴壁良好,培养6~7 d时Müller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丰富,呈镶嵌样排列。As2O3处理组部分细胞凋亡,呈卵圆形悬浮在培养液中。MTT法测定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A值)最高,As2O3处理组细胞活力最低,而As2O3+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O3+20 mg/L EGb组A值随着EG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 57,P=0. 00)。阴性对照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最弱,As2O3处理组最强,As2O3+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O3+20 mg/L EGb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随着EGb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各组间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013. 61,P=0. 00)。细胞内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EGb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99. 72,P=0. 00)。各组细胞质中Nrf2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 42,P=0. 40);阴性对照组、As2O3处理组及As2O3+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O3+20 mg/L EGb组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100. 01±0. 04、46. 59±0. 63、54. 51±0. 62、59. 93±0. 17和67. 60±0. 2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 271. 72,P=0. 00),其中阴性对照组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最低,而As2O3处理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EGb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有关,其减轻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主要发生在细胞核。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该细胞位于视网膜内核层的内中间区,细胞体可以向视网膜的内外侧发出遍布内界膜到外界膜的整个视网膜层的细长突起,包绕视网膜细胞中的视锥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大部分神经元,且Müller细胞特化的足板附着于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壁,参与血–视网膜屏障的构成。正常情况下,Müller细胞线粒体内参与电子传递的氧气中有0.1%~5.0%会转变为过氧化物,发挥供能、杀菌、清除毒素的作用并影响体内各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机体各种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因此,Müller细胞损伤与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和银杏内酯,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抗炎等多种功能。但迄今关于EGb对视网膜氧化应激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探讨EGb对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视网膜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