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厚及组织学观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10) : 940-94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0.016
摘要
背景

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先天性上睑下垂中较常见的一种,多需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提上睑肌的发育异常可能与该病的发生相关。

目的

观察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的厚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6例85眼,根据提上睑肌下垂程度分为轻度上睑下垂组15眼、中度上睑下垂组25眼、重度上睑下垂组19眼和单眼患者对侧眼组26眼,同期选取同年龄段的正常人13人26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别测量各组受检眼提上睑肌腱膜厚度,采用刻度尺测量提上睑肌的活动范围,对不同程度上睑下垂组手术过程中收集的提上睑肌腱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重度、中度、轻度上睑下垂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眼患者对侧眼组受检眼提上睑肌厚度值分别为(0.331±0.018)、(0.373±0.026)、(0.539±0.023)、(0.557±0.024)和(0.547±0.028)mm,5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1,P=0.043),其中重度上睑下垂组和中度上睑下垂组提上睑肌腱膜厚度值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单眼患者对侧眼组和轻度上睑下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上睑下垂组提上睑肌腱膜厚度值明显小于中度上睑下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不同程度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纤维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玻璃样变性、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和肌内膜的中断或消失。重度上睑下垂组提上睑肌严重玻璃样变性和严重结缔组织增生的眼数分布均明显多于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组,而中度上睑下垂组明显多于轻度上睑下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睑下垂组上睑提肌中脂肪细胞数目分别为(12.35±4.62)、(17.58±7.46)和(26.19±10.81)/视野,其中重度上睑下垂组脂肪细胞数目均明显多于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0;t=2.71,P=0.01),且中度上睑下垂组明显多于轻度上睑下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2)。

结论

UBM可准确地测量提上睑肌腱膜厚度,结合刻度尺提上睑肌活动幅度的检查,有助于术前有效评估提上睑肌肌力及发育情况,为上睑下垂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纤维发育均存在异常,其改变程度与下垂程度相符。

引用本文: 金书红, 白慧玲, 王一鹏, 等.  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厚及组织学观察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10) : 940-944.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0.01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46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眼睑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分为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下颌瞬目综合征(Macus-Gunn综合征)、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小睑裂综合征等,其中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较常见,其发病原因多是由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者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发育异常所致;也有研究发现其与提上睑肌肌肉变性相关。近年来,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技术逐渐应用于眼科运动相关的肌肉厚度测量,如正常人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Müller肌-结膜复合体厚度的测量以及先天性和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厚度的测量。为了有效评估和预测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后可能的恢复情况,本研究中利用UBM于术前精确地测量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厚度,并观察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探讨可能造成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肌力下降的因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