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10) : 902-90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0.008
摘要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取1只雄性Wistar供体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和培养骨髓源imDCs,用携带大鼠CCR7基因的重组Ad转染imDCs,收集1×107个imDCs重悬于500 μl含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的PBS中。将60只受体SD大鼠以角膜碱烧伤法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并用30只Wistar大鼠角膜作为供体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每组15只,按照分组不同分别于术前7 d和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相应溶液。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术后14 d每组任意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44±1.88)、(16.00±2.18)、(15.11±2.03)和(23.67±2.83)d,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PBS组比较,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0、4.385、12.423,均P=0.000);imDCs+Ad-CCR7组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较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4、8.039,均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imDCs+Ad-CCR7组大鼠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比较,imDCs+Ad-CCR7组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结论

尾静脉注射CCR7基因修饰的imDCs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与CCR7基因修饰的imDCs诱导的Th1/Th2功能偏移有关。

引用本文: 周琨, 高晓唯, 蔡岩, 等.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10) : 902-908.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0.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移植术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主要手段,角膜无血管的特点使其处于相对的免疫赦免状态,使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移植术,但排斥反应仍是穿透角膜移植术失败的首要原因,因此如何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分子、免疫和基因水平。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的激活是启动细胞免疫应答的起点,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发挥重要作用。Th1型细胞因子与急性排斥反应有关,而Th2型细胞因子与移植后的免疫耐受有关。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趋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从外周组织迁移到次级淋巴器官中起关键作用,只有在CCR7快速表达并与趋化因子结合之后,捕获抗原的DCs才能迁移至淋巴系统,从而刺激免疫应答。有研究表明,通过诱导细胞迁移并进入淋巴器官,CCR7有助于免疫耐受的发生,但CCR7通过何种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在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诱导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与Th1和Th2细胞的相互关系,探讨CCR7基因修饰的imDCs在免疫耐受中的具体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