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层的实验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11) : 991-99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1.007
摘要
背景

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主要方法,角膜供体来源的匮乏限制该疗法的应用。组织工程角膜为角膜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的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层的可能性。

方法

新鲜羊膜组织剪成6 cm×6 cm大小的组织块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将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刮除干净,然后将羊膜组织剪碎,用胶原酶Ⅱ进行消化,分离原代hAMSCs并进行培养。分离新西兰白兔的角膜基质片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实验组将培养至第3代的hAMSCs以1×105/ml的密度种植于去角膜上皮细胞的兔角膜基质片上进行培养,空白对照组为不种植细胞的空白角膜基质片。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再将兔角膜基质片移至插入式培养皿中进行气液界面诱导分化培养,培养至14 d时将兔角膜基质片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中固定,制备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兔角膜基质片的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兔角膜基质片上诱导分化的hAMSCs中细胞角蛋白3(CK3)和CK12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hAMSCs种植于去角膜上皮细胞的兔角膜基质片上气液界面培养14 d后可形成3~5层的复层细胞,可见兔角膜基底膜的hAMSCs细胞核呈椭圆形,表层的hAMSCs细胞核呈长梭形,形态与正常角膜上皮层相似;而空白对照组兔角膜基质上无细胞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兔角膜基底膜上的hAMSCs对CK3、CK12呈阳性反应,为细胞质中棕黄色染色,而阴性对照组未见CK3、CK12染色。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兔角膜基底膜上的hAMSCs细胞质中可见CK3、CK12呈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片细胞质荧光缺失。

结论

hAMSCs在兔角膜基质片气液界面上可成功诱导分化为角膜样上皮细胞。

引用本文: 肖盼, 陈剑.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层的实验研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11) : 991-99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11.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7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96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世界每年有150万~200万角膜溃疡和眼外伤致盲的新增病例。传统眼表重建手术存在供体来源匮乏和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自体角膜缘移植或体外培养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主要手段,但其来源有限且会对健眼造成损伤,对于双眼角膜缘广泛损伤者更不可行。组织工程角膜将为角膜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种子细胞。角膜组织含有角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3种细胞成分,目前组织工程角膜重建主要在于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其中角膜上皮层的重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专能或多能干细胞,包括角膜缘干细胞、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皮肤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来源于人胎盘组织的羊膜,具有来源丰富、含量高、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无创并且不受伦理学限制等特点,可用于探讨利用角膜基质作为载体将hA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角膜样上皮细胞进行眼表重建的可能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